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墙体广告留言

投放地区:

预投面积:

电话: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梁启东: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在体制创新 客户留言
墙体广告留言

投放地区:

预投面积:

电话:

梁启东: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在体制创新

2015年08月07日 11:45 相关案例: http://www.hbxmad.com/liaoning/ 本文标签: 辽宁抚顺墙体广告发布

辽宁鞍山市墙体广告发布  提要:资源性衰退是东北面临的突出问题。东北是全国资源型城市最集中、资源性衰退问题最典型的地区。随着由过去的资源输出型区域逐渐变成资源输入型区域,东北的自然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进入了调整期和转型期,经济转型任重道远。抚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如何破解难题,寻求快速发展,围绕这些问题,日前,辽东网记者卢然书面采访了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辽宁省情专家梁启东。
  辽东网记者:梁院长您好,您是国内着名区域经济学者、辽宁省情专家。这几年,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课题,您做过很多、很深的研究。抚顺是老工业基地,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今,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进入了调整期和转型期,经济转型任重道远。从您的研究来看,抚顺这样的城市有哪些特点?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梁启东: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随着自然资源的开采由上升到衰竭,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渐渐沦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作为全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抚顺在全国久负盛名。其实像抚顺这样的城市在东北还有很多,这些城市如鞍山、本溪、阜新等,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矿业经济不断衰退,替代产业尚未完全形成,整个城市结构无法吸收大量转移的劳动力,引起整个城市发展的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影响地区工业的布局,造成区域性经济的衰退,面临“矿竭城衰”的严峻挑战。
  资源型城市往往是产业“一柱擎天”,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资源开发性经济发展必然经历建设期、发展期、衰退期三个阶段。
  这些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因一种或几种优势矿产资源而迅速建立起来的主导产业群,在地区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由于这些城市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或比重失衡,随着严重依赖的不可再生矿产资源萎缩和枯竭,地区主导产业群的衰退不可避免。沈阳经济区的资源型城市是在计划经济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高度依赖企业,企业功能与城市功能高度同构和混合,随着当地可采矿产资源的减少,特别是对不可再生性资源的长期开发,矿产资源趋于衰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延伸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甚至衰落、退出,而城市经济发展完全依赖矿产企业的发展,必然随着企业的兴衰而兴衰。
  从产业结构上看,工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原有的传统原材料工业基础,产业发展不平衡。从企业组织结构上看,过分依赖大企业,地方中小企业不发达,没有形成适宜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产业。从产品上看,对消费市场重视不够,产品结构趋同,大部分是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少。
  “先企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城市功能先天不足。在建市之初,资源成为城市兴起的物质基础,受“先企后市”发展模式制约,阜新、鞍山、本溪开始以工矿企业为核心,在其周边建设生活服务设施,逐渐发展形成区、镇乃至城市。缺乏城市建设规划的“摊大饼”式发展,使工、贸、居各功能区混杂扩展的局面长期存在,造成城市整体功能布局不合理,城市功能极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供气、供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对工矿企业依赖程度过高。二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资源匮乏。三是城市设施建设不完备。
  资源型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具有可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长年大规模开采不仅使资源走向耗竭边缘,更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且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是无法修复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所衍生的灾害与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已日益彰显。
  由于长期过度和非科学开采,导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原始地层结构,水、气循环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资源枯竭型城市所特有的灾害,如大面积沉陷区变形、开裂及塌陷、建筑设施损毁等;水系变化及水质污染;大气环境恶化及爆炸灾害;大型露天矿闭坑后灾害及矿井关闭后的矿震灾害等。这些灾害发生频繁,后果严重,极大地制约了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重生产、轻生活的思路使矿业城市形成了大量的棚户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居住条件非常恶劣。
  资源型产业衰退诱发社会问题突出。产业衰退使大量工人下岗、失业,城市贫困群体增大。此外,体制不新,机制不活,国有资产大量闲置,企业经营机制没有彻底转变,企业办社会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所有制矛盾突出,非国有经济虽然已从“补充”上升到“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地方财税收入看,比重仍然偏低。近些年,为增强地方工业实力,资源城市立足于增量的调整,加大了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力度。但是受制于有限的财力和落后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庞大的存量资产,这些增量调整很难拉动整个工业结构这个盘子。所以必须将调整的着眼点由过去短期的适应性调整向长期的战略性调整转变,调整的重点由过去的增量调整为主转到增量与存量调整相结合,以存量调整为主上来。
  辽东网记者: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一直非常重视。这几年抚顺在城市转型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探索,但当前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少。请问梁院长,您认为推进抚顺城市转型,应该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梁启东: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五大问题:矿业怎么摆、企业怎么改、包袱怎么甩、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在这里,“型”往哪里转、人往哪里去是转型的两大核心问题。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规划为指导,以增强资源型城市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安置和就业为重点,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避免出现大的社会震动。所以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要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标本兼治,重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着眼点,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城市转型和经济振兴的新路子。
  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结构调整,发展接续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核心任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有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带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带动民生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实现复兴。
  阜新、抚顺、本溪、鞍山、调兵山等,都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型的核心,或者依托土地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或者依托传统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或者依托能源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或者依托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点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实现从单元支撑向多元支撑格局的转变。二是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资源依托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只有摆脱单纯依赖资源的束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战略产业,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实现转型目标。三是提高资源整体合力,实现从少数大型企业拉动向产业集群发展的转变。以产业集群形式发展,将有效促进专业化分工,实现资源集约化使用,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提升应对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通过搭建产业园区为集群发展构筑载体,推动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大力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转型为了人民、转型依靠人民、转型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转型的积极性。资源型城市转型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首要的目标。一方面,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抓好“零就业家庭”、沉陷区治理搬迁失业人员、棚户区改造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为辅助的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消除计划经济遗留的社会保障问题,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金运行和保障体系。加快构筑覆盖全地区、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制度社会化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进行环境治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引导和规范企业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开采、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设生态防护绿地、生态风景林、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城市森林公园和工业园区,努力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实施转型的主体。在实施转型中,要把人的因素作为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转型的全过程,使人民树立起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思想观念和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要转变观念,增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心,为推进转型提供强大动力。同时,抓好人力资源开发,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经济转型适用人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下岗失业职工的技能培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校校、校企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