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墙体广告留言

投放地区:

预投面积:

电话: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电子书 客户留言
墙体广告留言

投放地区:

预投面积:

电话: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电子书

2022年11月10日 10:47 相关案例: http://www.hbxmad.com/heilongjiang/ 本文标签: 黑龙江牡丹江墙体广告

 近年来, 业界和学者们的努力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所改 善, 一方面, 在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中,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 贷款增速明显快于平均贷款增速; 另一方面, 在直接融资领域, 上交所推出科创板, 深交所的创业板试点注册制, 深交所主板跟 中小板合并, 资本市场的层次逐渐清晰。 不可否认, 中小企业融 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但是这一问题仍然严重, 还出现 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随着融资渠道越发多元化, 中小企业能够 寻求到资金来源, 但是融资成本依旧没有下降, “融资难” 更伴随 着 “融资贵”; 二是随着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 国家对中小企业发 展越发重视, 相关金融财税政策不断推出, 以往融资政策难逐渐 转变为产品难、 落地难; 三是随着债券、 证券市场对中小企业的 开放和扶持, 少数较大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融资, 但绝大多数 中小企业依旧无法有效利用资本市场。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这些新特点, 其实揭示了一直以来我国中 小企业融资难的顽疾: 其一, 传统银行由于企业信息不对称、 担 保不足、 成本高、 风险大等多重因素, 不愿意将资金投放给中小 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企业; 其二, 国家谨慎的监管政策和不完善的信用体系等因素, 使得有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始终难以最终形成。 银行主导的 间接融资体系和不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持续演奏着中小企业融资 难的进行曲。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 它的兴起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也为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难” “融资贵” 问题带来新的思路。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 网与金融行业的简单加总, 而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金融, 即利用 互联网开放、 共享、 快捷、 高效的优势逐步完善现有金融体系, 体现了金融行业的时代性。 互联网金融具有运行效率高、 业务覆 盖广、 交易成本低、 发展速度快等特点, 互联网技术可以快速地 将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配对成功, 节省了信息搜寻的时间, 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望弥补传统金融业的固有缺陷, 为更好 地利用互联网金融, 学者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加。 其中, 关于如何 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部分学者认为,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固有模式, 能够以 较低的成本聚集大量的闲置资本, 为被边缘化的资金需求者提供 融资渠道, 有效地弥补了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 然而, 对于互联 网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路径选择、 最优模式以及 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的研究尚不系统全面, 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本书围绕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这一主线展开, 梳理了相关研 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以独 到的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 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利用这些模式进行融资所应该具 备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对典型融资平台和融资 案例进行个案解析, 力求理论结合实际,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 操作性建议。 同时, 本书还介绍了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及启 前 言 3 示, 以便更好地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最后, 本 书也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变 化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效果, 肯定了互联网金 融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积极意义。 按照研究思路, 全书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共九章。 第一部 分 (第一章、 第二章), 详细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发 展历程, 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四 章、 第五章), 详细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渠道选择、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经验借鉴, 以及现阶段我国中小企 业面临的融资问题, 并进行了深层次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 (第六 章、 第七章), 介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理论基础和发 展现状, 比较了传统融资方式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劣, 在此基础上 梳理了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渠道路径, 并指出了目前 仍存在的不足, 同时从国际视角出发, 进一步深入介绍其他国家 互联网金融成功发展的经验及教训; 第四部分 (第八章), 详细介 绍了中外五个典型中小企业融资案例, 通过分析案例更好地总结 并借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模式; 第五部分 (第九章), 在前述基 础上, 总结了全书的研究内容, 提出了研究展望。 中小企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 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模式有 待进一步完善, 加之笔者掌握的资料和学术水平有限, 本书存在 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通过本书的出版发行, 期待能够与相 关专家同行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也希望能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 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本书作者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 1. 1 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 ………………………………………… 1 1.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16 1. 3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28 1. 4 本章小结…………………………………………………………… 30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基础 …………………………………………… 31 2. 1 融资理论…………………………………………………………… 31 2. 2 企业成长理论……………………………………………………… 34 2. 3 创新理论…………………………………………………………… 37 2. 4 科技金融理论……………………………………………………… 39 2. 5 信息不对称理论…………………………………………………… 40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渠道选择 …………………………… 42 3.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42 3.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优缺点………………………………… 51 3. 3 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策略……………………… 57 3. 4 本章小结…………………………………………………………… 66 第四章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经验借鉴 ………………………… 67 4. 1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经验借鉴………………………… 67 4. 2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经验借鉴………………………… 70 4. 3 德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经验借鉴………………………… 75 4. 4 韩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经验借鉴………………………… 79 4. 5 本章小结…………………………………………………………… 84 第五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 ……………………………… 86 5.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6 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5.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94 5. 3 本章小结 ………………………………………………………… 104 第六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105 6. 1 互联网金融的背景 ……………………………………………… 105 6. 2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113 6. 3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理论基础 …………………………………… 114 6. 4 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 128 6. 5 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模式 ……………………………… 131 6. 6 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路径分析 ………………………… 164 6. 7 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比较优势与不足 ………… 166 6. 8 本章小结 ………………………………………………………… 172 第七章 国外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及经验借鉴…… 173 7. 1 美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方式 ……………………………… 173 7. 2 英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方式 ……………………………… 176 7. 3 法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方式 ……………………………… 177 7. 4 日本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方式 ……………………………… 178 7. 5 韩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方式 ……………………………… 180 7. 6 新加坡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方式 …………………………… 180 7. 7 经验借鉴及启示 ………………………………………………… 181 7. 8 本章小结 ………………………………………………………… 191 第八章 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案例分析………………………………… 193 8. 1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案例分析 ……………………………… 193 8. 2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案例分析 ……………………………… 200 8. 3 经验借鉴及启示 ………………………………………………… 206 8. 4 本章小结 ………………………………………………………… 208 第九章 全书总结与研究展望……………………………………………… 210 9. 1 全书总结 ………………………………………………………… 210 9. 2 研究展望 ………………………………………………………… 212 参考文献……………………………………………………………………… 214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 金融危机开始蔓延至实体经济, 在国内外复杂 经济形势的双重压力下, 中小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显得力不从心。 目前, 全球经济处于增速放缓的阶段, 我国经济也不例外, 也逐步进入低速增长 和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 外部环境正 朝着恶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我国内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企业生产成本 大幅上升、 汇率和利率相应调整、 国家还收紧银根, 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 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面临着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也逐渐受到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9 年 3 月 28 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促进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并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贯 彻落实。 该意见致力于纾解中小企业困难、 稳定企业发展信心, 表明国家 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1. 1 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 1. 1. 1 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 1. 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 人员数量、 资本 规模等方面都比较小的企业规模形态。 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中小 企业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随着其经济发展程度和企业规模的不 断扩展, 在过去被划分为大型企业的企业, 按目前的社会形态来看可能被 划分为中小企业, 同样地, 现在的中小企业, 也有可能成为未来若干年后 的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 因为中小企业的划分依 据和划分标准在不同国家、 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行业都是不相同的。 但 是, 从整体来看, 各国主要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展开对中小企业的划分, 只是具体的标准存在差异。 其中, 衡量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 第10页 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所处的行业地位以及融资方式等; 衡量量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员工人数、 资产总值以及实收资本等。 由于量的指标相对于质的指标来说具有更强的客观性, 只是按照数字 区间就可以轻易划分企业的类型, 而且更为直观, 这也是大多数国家选取 这种标准进行划分的原因。 例如, 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采用的划分中小企 业的质的标准如下: 第一, 企业由所有者独立经营管理; 第二, 企业资本 由一人或几人提供; 第三, 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地; 第四, 企业规模在同行业中较小。 只有在满足上述四个条件中的至少两个 条件时才可以将企业类型划分为中小企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逐渐发现 其缺陷, 因此, 美国国会在 2001 年颁布了 《美国小企业法》, 开始使用量 的指标进行划分, 最终将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确定为雇员人数不超过 500 人 的企业, 之后在 2004 年,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把中小企业界定为雇员在 500 人以下或资本金在 500 万美元以下的经济实体。 而英国、 欧盟等在采取 量的指标的同时, 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见表 1-1。 表 1-1 国外发达国家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 国家 量的指标 质的指标 美国 雇员人数不超过 500 人 无 英国 小制造业: 从业人数在 200 人以下; 小建筑业、 矿业: 从业人员在 25 人以下; 小零售业: 年销售收入在 18. 5 万英镑以下; 小批发业: 年销售收入在 73 万英镑以下 市场份额较小; 所有者亲自管理; 企业独立运营 欧盟 员工人数少于 250 人且年营业额不超过 4000 万埃居, 或者 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 2700 万埃居, 且不被一个或几个 大企业持有 25%以上的股权 其中: 雇员少于 50 人、 年 产值不超过 700 万埃居, 或 者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 500 万埃居, 并且有独立法 人地位的企业 日本 制造业: 从业人员 300 人以下或资本额 3 亿日元以下; 批发业: 从业人数 100 人以下或资本额 1 亿日元以下; 零售业: 从业人员 50 人以下或资本额 5000 万日元以下; 服务业: 从业人员 100 人以下或资本额 5000 万日元以下 无 韩国 制造业: 员工人数少于 300 人且资本少于 800 万美元; 批发业等: 员工人数少于 100 人、 销售额低于 1000 万美元 无 第11页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 2011 年 6 月 18 日,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 财政部联合印发的 《关于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中的第二 条指出, “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 小型、 微型三种类型, 具体标准根据企业 从业人员、 营业收入、 资产总额等指标,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该规定同时 废止了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财政部和国家统 计局在 2003 年颁布的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其适用的行业包括: 农、 林、 牧、 渔业, 工业 (包括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 热力、 燃气及水生产 和供应业), 建筑业, 批发业, 零售业, 交通运输业 (不含铁路运输业), 仓储业, 邮政业, 住宿业, 餐饮业, 信息传输业 (包括电信、 互联网和相 关服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 物业管理, 租赁和商 务服务业, 其他未列明行业 (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 环境和 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 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社会工作, 文化、 体育 和娱乐业等)。 2011 年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将 “微型企业” 的标准单独列明。 在该 标准制定之前, 界定中小企业的依据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广义的界定, 即中小企业是除了大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 不仅包括法人企业, 个人企业 也包括在内; 另一种是较为狭义的界定, 即中小企业中只包括中小型法人 企业, 个人企业则不包括在内。 基于此, 本书选择采用狭义的中小企业界 定展开相关研究, 而在 2011 年的标准制定之后, 本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新 标准中的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2011 年标准的第二个重要变化在于行业划分。 2011 年的中小企业划分 标准单独列示出了五个行业, 分别是仓储业、 信息传输业、 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物业管理, 另外, 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 “其 他未列明行业” 以及各行业的相关划分标准。 2011 年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 准见表 1-2。 表 1-2 2011 年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行业 企业类型 从业人员 (人) 营业额 (万元) 资产总额 (万元) 工业 中型 300~ 1000 或 2000~ 20000 — 小型 20~ 300 300~ 2000 — 微型 20 或 300 — 第12页 4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续表 行业 企业类型 从业人员 (人) 营业额 (万元) 资产总额 (万元) 农、 林、 牧、 渔业 中型 — 500~ 20000 — 小型 — 50~ 500 — 微型 — 50 — 建筑业 中型 — 6000~ 80000 5000~ 80000 小型 — 300~ 6000 300~ 5000 微型 — 300 300 批发业 中型 20~ 200 5000~ 40000 — 小型 5~ 20 1000~ 5000 — 微型 5 或 1000 — 零售业 中型 50~ 300 500~ 20000 — 小型 10~ 50 100~ 500 — 微型 10 或 100 — 交通运输业 中型 300~ 1000 3000~ 30000 — 小型 20~ 300 200~ 3000 — 微型 20 或 200 — 仓储业 中型 100~ 200 1000~ 30000 — 小型 20~ 100 100~ 1000 — 微型 20 或 100 — 邮政业 中型 300~ 1000 2000~ 30000 — 小型 20~ 300 100~ 2000 — 微型 20 或 100 — 住宿业 中型 100~ 300 2000~ 10000 — 小型 10~ 100 100~ 2000 — 微型 10 或 100 — 餐饮业 中型 100~ 300 2000~ 10000 — 小型 10~ 100 100~ 2000 — 微型 10 或 100 — 信息传输业 中型 100~ 2000 1000~ 100000 — 小型 10~ 100 100~ 1000 — 微型 10 或 100 — 第13页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5 续表 行业 企业类型 从业人员 (人) 营业额 (万元) 资产总额 (万元) 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 中型 100~ 300 1000~ 10000 — 小型 10~ 100 50~ 1000 — 微型 10 或 50 — 房地产开发经营 中型 — 1000~ 200000 5000~ 10000 小型 — 100~ 1000 2000~ 5000 微型 — 100 或 2000 物业管理 中型 300~ 1000 1000~ 5000 — 小型 100~ 300 500~ 5000 — 微型 100 或 500 — 租赁和商务 服务业 中型 100~ 300 — 8000~ 120000 小型 10~ 100 — 100~ 8000 微型 10 — 或 100 其他未列明 行业 中型 100~ 300 — — 小型 10~ 100 — — 微型 10 — — 注: 表中工业包括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 燃气以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 资料来源: “中小型企业” 是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财政部和 国家统计局在 2003 年 2 月颁布的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微型企业” 是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在 2011 年 6 月颁布的 《中小企业划型规定标准》。 2.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发展历程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成长速 度不断变化,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 不同规模的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环境 影响因素和不同的挑战, 管理难度可能不同, 所适合的管理模式也可能具 有很大差异; 从企业成长角度来着, 不同规模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 阶段, 从而也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 可能需要根据不 同规模企业的不同特性来进行政策的设计制定, 如果说, 政府政策的目标 是为企业经营创造有利环境, 那么由政府部门制定的企业类型划分标准就 需要考虑不同规模企业的这种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划分。 2011 年标准增 加的微型企业这一类别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其实, 企业规模类型划分是一 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不断壮大, 企业 规模的划分标准也随之不断调整。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革: 第14页 6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借鉴苏联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 经验的基础上, 首次设定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将企业职工人数作为中 小企业的主要划分标准: 规定职工人数在 3000 (含) 人以上的企业为大型 企业, 将职工人数在 50~3000 人区间的为中型企业, 而职工人数在 500 (不 含) 人以下的则为小型企业。 之后则对其进行多次修订。 1962 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将固定资产价值数量作为一项指标加入划 分标准体系。 1978 年展开了第二次修订, 是以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建设委 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 《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大中型划分标准的规定》 作为标志, 该规定以附件形式列出工业和非工业建设项目的大型、 中型和 小型的划分标准: 工业建设项目以年综合生产能力为划分标准划分为十大 国民经济支柱工业行业; 非工业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农、 林、 水利、 水产 建设项目, 交通、 邮电建设项目, 商业、 外贸、 粮食、 物资等仓库建设项 目以及工业城市和工矿区、 新建、 扩建的供水、 供气等公用事业建设项目 四类) 的大型、 中型、 小型划分标准为总投资额。 严格来说, 这种划分标 准并不是企业类型的划分标准, 主要是由于项目的建设是依托企业展开的, 也就出现了通过大型、 中型和小型项目的划分间接引致大型、 中型和小型 企业的划分。 1984 年, 国务院发布了 《批转财政部关于在国有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 步改革的报告的通知》, 通过该通知补充 1978 年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该 通知指出: 在我国公共交通行业、 零售行业、 物资回收行业等行业中的非 工业企业的规模划分标准主要是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生产经营能力。 例如, 北京、 天津上海三市的国营小型企业必须达到固定资产原值不超过 400 万 元且年利润不超过 40 万元的标准, 而北京、 天津上海三城市之外的其他 城市设定的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为固定资产原值不超过 300 万元且年利润不超 过 30 万元。 这次修订的优点在于使用了主指标和副指标的结合, 主指标是 必须满足的条件, 对划分标准进行了强调, 属于硬性指标, 而副指标则考 虑了全国各地区发展的差异性, 属于弹性指标。 两种指标的结合不仅方便 了实际操作, 还具备了因地制宜的特点, 避免了在全国采取 “一刀切” 措 施而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象。 比如, 在划分零售行业的国营小型商业 企业时, 必须首先满足利润额的硬性条件, 而对于弹性指标职工人数的要 求则由各省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自行决定。 另外, 还有一些行业具有特殊 规定, 商办农牧企业不管其利润额多少或者企业规模多大都被划分为小型 企业; 文教企业则按照小型工交企业和小型零售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 第15页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7 还有一些企业无论利润、 固定资产和职工人数是否满足条件, 都将其划分 为大中型企业, 包括商业批发企业、 物资企业和供销企业三类。 1988 年的第四次修订是一次全面的标准修订。 当年颁布的 《大中小型 工业企业划分标准》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划分大型、 中型和小型企业方面 最为明确的划分标准。 该标准分别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界 定标准, 将企业规模分为特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分为大一、 大二两类)、 中型企业 (分为中一、 中二两类) 和小型企业四类六档, 当时的中小企业 包括中二类和小型企业。 具体规定为: 凡是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 如钢铁 联合企业、 炼油厂、 手表厂和水泥厂等, 以生产能力作为企业规模的划分 标准; 还有一些企业, 如发电厂、 棉纺厂等, 通常将生产设备数量作为企 业规模的划分标准; 另外, 产品生产设备比较复杂的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 则是固定资产原值。 1992 年, 我国在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增加了市政公用工业、 轻工业、 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中的轿车制造企业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是对 1988 年 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补充。 1999 年 11 月, 国家统计局和原国家经济贸易 委员会又对企业类型划分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 将主要划分指标确定为企 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 企业被划分为特大型、 大型、 中型和小型四类企 业: 特大型企业是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在 50 亿元以上的企业; 大型企业 是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在 5 亿元以上的企业; 中型企业是资产总额和年销 售收入在 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而小型企业是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在 5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 2000 年, 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 新的划分标准 出台了一些相应解释, 参与划分的企业范围原则上包括所有行业中各种所 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 我国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财政部和国家统 计局四部委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多年来的发展情况, 同时为了贯彻实施 《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于 2003 年 2 月 19 日颁布了 《中小企业标 准暂行规定》。 该规定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第五次修 订, 其将企业员工人数、 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三个指标作为我国中小企业 规模的划分标准, 而且对行业的划分比较细致, 划分为工业、 建筑业、 交 通运输业、 邮政业、 住宿餐饮业、 批发业和零售业七个行业, 并针对行业 的不同属性, 开始将资产总额作为划分标准之一纳入划分标准的指标体系 中, 但是受制于当时企业的组织形式, 并没有提出 “微型企业” 的概念。 2011 年 6 月 18 日的修订是最新一次的修订。 经过多次修订, 我国对于 第16页 8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逐渐趋于完善, 最新的 2011 年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更加 突出行业差异, 将行业进行了进一步细分, 共分为 16 个大类行业, 从而具 有更强的针对性、 科学性和适应性。 该版标准相较于其他版本的标准, 有 三大特色: 第一, 体制创新。 将个体工商户也当作企业的一部分, 在未来 的管理中可以将其作为微型企业进行管理。 而在 《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条 例》 的规定中, 并没有将个体工商户作为企业的一分子, 因此个体工商户 也就享受不到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 但 2011 年标准的 发布改变了现有局面, 个体工商户也实现了更快发展。 第二, 概念创新。 该标准第一次提出了 “微型企业” 的概念, 这一改变可以缓解之前由于宽 泛的划分标准而导致政府扶持优惠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的情况, 微 型企业在吸引劳动力、 缓解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就业压 力大的情况下, 制定针对微型企业的优惠财税政策、 搭建便捷的融资渠道 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 该标准在划分行业方面更加详细, 可操作性强。 一 方面为统计部门收集数据提供便利, 可以在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的经济运行 情况下更深入一步; 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来说, 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在 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方面更加积极。 1. 1.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及作用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 明确指出: 我们必 须重视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尽可能满足社会各 方面的需求, 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创新产品开发, 为国 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在企业改革方面, 要继续贯彻 “抓大放 小” 的方针, 不仅要发展大型企业和大型集团, 也不应该忽略中小企业的 发展, 而且还要为各类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为各种 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1. 中小企业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 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同样也是我国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 市场竞争激烈, 因此中小企业是 市场竞争机制中的主要参与者, 当然也是主要执行者,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 将其称为 “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不仅如此, 中小企业还反映了经济权力 下放和多样化性质的内在需要, 将中小企业的先进性、 生命力和革命性凸 显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 具有灵活性和生产运营的专业性特征的中小企 业可以在大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可以将协作整合的优势带给大企业, 第17页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9 使其运营成本大大减少, 从而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系数降低, 进而增强盈 利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 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显著提升, 贡献在国民经济 中的力量越发显著, 而且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 忽视。 2. 中小企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 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具备数量较多、 分散较广、 投资资金规模小、 竞争激烈、 经 营灵活的特点, 最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较低, 而且中小企 业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 需要大量劳动力, 这可以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 奠定了其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的基础, 因此, 中小企业开始受到世界各国 的广泛重视。 不仅在中国, 在全世界范围内, 公民的就业问题都是世界各 国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它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很强的制 约性。 我国在发展中小企业的同时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方面还有一定的潜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因此剩余劳动力较多, 但 “需要做的事无人做” 的 现象还是大量存在, 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业, 因此政府需要在这方面多做 努力, 挖掘潜在的劳动力需求市场,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偏小且 运营灵活的中小企业中实现这一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 全球经 济一体化的进展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 市场中的 各个主体可以很容易地获取所需信息, 获得信息的速度也大为提高, 因此, 中小企业可以在网络上更新自身的岗位需求, 剩余劳动力同样也可以更及 时地寻找和发现空缺岗位, 实现信息互通。 可以将中小企业的这种吸纳就 业和再就业人员的方式比作蓄水池, 需要时可以各取所需, 为实现社会稳 定奠定了基础。 3. 中小企业是促进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税收的重要收入来源 “三农” 问题 (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关键问题, 而且支持农业发展、 推动农村建设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对我 国来说特别重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先锋力量, 也是增 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场所, 中小企业大多为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 属于微型 企业的范畴, 可以聚拢农村存在的大量分散劳动力, 从而实现大规模和集 约化生产, 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方面有显著作用。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经历 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阶段, 从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 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国家或者城市的城镇化过程中发 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国有中小企业、 城乡集体企业、 “三资” 企业以及私营 第18页 10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或者乡镇, 因此, 中小企业的发 展和增长与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 中小企业是城镇化进程中的 “先锋队”。 4. 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技术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将计算机技术的浪潮推向世界各国, 人类社会 进入互联网时代。 近几年, 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 知识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开始成为各国或各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 同样也开始成为推 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 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崛起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超过 66%的发明专利和 82%的新发展来自中小企 业的肥沃土壤。 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 为了实现更快发展, 就需要不断 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因此, 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 新的重要来源, 也是促进技术创新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如前所 述,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开始逐渐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还体现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具有高效性、 灵活性等特点, 可以大大减少 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社会新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 中小企业特别 是高技术产业的经营风险较高, 大型企业基于稳健经营的原则, 不愿意冒 太大风险, 从而一般只注重常规产品生产, 往往中小企业就会成为技术转 化生产力的 “试验田”。 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专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 开发, 并且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 也就为其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奠定 了基础。 5. 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已经成为出口产品的重要力量 商品市场的复杂性取决于社会需求的复杂程度, 中小企业主要涉及纺 织品行业、 鞋帽行业、 家电行业以及其他行业, 与大型企业相比, 与人们 的生活更加贴近, 也就更加适应市场经济, 具有运营灵活的特点, 而大型 企业的规模较大, 当外部环境出现恶化时, 与中小企业相比就有很大劣势。 一方面, 大型企业的应变能力较弱, 中小企业凭借其规模小、 负担小的特 点可以对经济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从而可以更加快捷地从该市场中退出和 转身; 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凭借其运营机制灵活、 组织成本低等特点, 可 以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 研发新产品以占领市场、 实现收益。 同时, 中小 第19页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1 企业还可以利用其优势在竞争激烈的领域展开竞争, 在大型企业不愿涉足 的 “利润微薄” “小批量” 领域崭露头角, 从而达到活跃市场经济的目标。 从世界角度来看, 各国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起到了活跃国际市场的作 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出口也占据了很大市场, 在出 口的所有产品中,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在逐年加大, 而其中的服装、 手 工艺品、 轻工、 玩具、 五金工具等大宗出口产品主要来自中小企业。 我国 大部分中小企业利用灵活的运营机制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大量劳动密 集型产品, 并将其出口, 在提高我国出口收入和发展对外贸易方面做出了 突出贡献。 重要的是,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企业的不断发展, 我 国中小企业也在朝着走向世界舞台的方向不断努力。 6. 中小企业在利用地方性资源方面更加高效、 更加频繁, 并在制度创 新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由于生产量大, 大型企业多采用多层次集中控制的方式进行生产管理, 这样对利用大宗资源有利, 而在使用分散的、 数量较少的资源利用方面是 不利的, 或者就算是可以有效利用, 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运输成本或者管理 成本。 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地区发展不平衡, 有许多资源可以供中 小企业开发和利用, 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复杂, 即使在大城市地区, 许多 商业企业和项目也都与居民生活极其贴近, 均具有浓厚的地方化特色, 这 对于大多数大型企业来说难以适应, 而这正是中小企业的擅长之处, 为充 分发挥其作用提供了机会。 由于中小企业的改革成本低, 因此在市场化的制度改革中可以承担改 革 “试验田” 和 “先驱” 的角色, 可以率先进行各种改革尝试, 为之后更 大范围的改革提供经验。 在改革过程中, 中小企业还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 会, 吸纳国有企业中精减出的人员, 减小社会中的就业压力, 维持社会稳 定。 另外, 大量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市场的完全竞争可以为国家培育大量的 企业人才, 推进创业。 这种宝贵的企业家资源和精神对我国社会有着深远 的影响, 而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其与政府体系的关系, 导致很难在其中培育 大量优秀人才, 也就更难形成企业家精神的氛围。 7. 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大型企业也是由中小企业一步一步逐渐发展和壮大的, 随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企业开始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现在的中小企业 很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凸显地位并具有较大影响力 的企业 (或集团) 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 例如海尔、 斯通、 科龙和红 第20页 1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豆等企业。 近年来, 美国出现的大型知名企业 (如微软、 英特尔、 思科和 耐克等) 与我国大型企业一样, 也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 大企业的发 展需要依靠中小企业对其的支持, 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促使大型企业对其 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改变目前 “大而全” 的生产结构, 推动大 型企业更充分地发挥其优势, 实现专业化批量生产。 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大 型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的, 具体体现为: 大量中小企业可以通过 “下请制” 为大型企业提供零件或流程服务, 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 提供清洁、 保安以及食堂等社会服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大企业的不 必要开支减少, 还可以增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程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也越来越重视个 性化的生活模式, 而中小企业可以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因为中小企业 的规模较小、 运营成本较低和运营机制更灵活, 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 务方面更加适合, 相比大型企业来说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私人定制 需求, 从而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1. 1. 3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优劣势 1. 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 (1) 中小企业的内在优势 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来说, 在人力资源、 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 面都远远不及大企业的水平, 但是, 中小企业还是具备特别的优势的。 第一, 企业内获得信息的速度较快, 准确性也相对较高。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 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关系到企业做出决定的 准确性和及时性, 因此, 决策者必须在掌握信息方面有更多的优势, 以帮 助其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 管理层级较少, 因此 管理层在与员工交流时需要耗费的时间也会较少, 有更多的机会展开沟通, 沟通渠道短也决定了决策者可以更快地获得更多信息, 这对于企业的未来 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信息获得的及时性, 还可 以大大提高所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第二, 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更大的弹性。 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 前期兴建企业时的投资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也少 很多, 因此中小企业在建立企业和启动生产时困难也会相应减少, 也就使 其在遇到市场环境变化较大时可以迅速转变方向, 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 这种优势在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会体现得更为明显。 例如, 在东南 第21页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3 亚金融危机时期, 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中小企业已经察觉到出口市场的变 化, 并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转变发展方向, 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避免遭受金融危机的危害。 第三, 中小企业的管理难度较低, 成本更低。 中小企业中的职工人数、 资金总额都很少, 而且, 许多中小企业的所 有者在亲自管理企业, 是企业的经营者, 因此在大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委托 代理问题很少在中小企业中出现, 一方面, 没有委托代理问题更有利于企 业的管理, 而省下委托代理费用则可以用于生产; 另一方面, 委托代理问 题的消除可以高度统一中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与 管理者目标的高度一致, 使企业在更有效率的情况下运营, 有利于企业的 发展壮大。 另外, 管理程序也会因规模较小的特点而简化, 管理效果也会 更好。 第四, 企业员工的目标更容易与企业整体目标达成一致。 员工素质和员工的努力程度对于企业的生产力来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 用, 企业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一致时, 员工在工作中会展现出更高 的积极性, 公司目标的达成也会推动员工在工作时付出更多努力, 从而对 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 另外,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 企业内 的员工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自身对于公司正常运作的作用, 这将会对员工 的工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同时, 对于员工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有利 于自身才能和智慧的充分发挥, 与企业实现 “双赢”。 (2) 中小企业的外在优势 第一, 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了基础, 市场 中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我国的经济是在 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之后才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 刺激了消费者多样化 的产品需求, 产品需求量不大的地区也被包括在内。 大多数大型企业多是 以标准化的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生产, 供应大批量的产品需求, 因此, 多样 化和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一时还难以适应, 而中小企业可 以借此机会占领需求量不大且较为饱和的市场,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 大型企业的产品分销系统较为落后, 主要还是依靠中间商来销售产品, 但 是要建设新的产品分销渠道又需要花费大量资金, 所以也就继续保持原状。 而中小企业对于局部市场更了解, 也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产品并实现 销售。 第二, 我国现行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中小企业竞争的保 第22页 14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障。 中小企业在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包括发展国民经济、 缓解就业 压力、 减小收入差距以及活跃市场氛围等, 表明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 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 提高, 专门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设立专门机构, 并将扶持中小 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 这为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若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经营目标, 使企业占据较 大的市场份额, 就需要及时解决现存的问题, 抓住机遇, 让上述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 为企业的将来发展扫清障碍。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劣势 中小企业拥有很多优势, 与此同时, 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不可 逾越的障碍, 中小企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由于规模小、 底子薄、 信用条件差等许多先天不足, 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够抵抗风险, 在 面临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 财务风险时往往难以支撑。 一般来说, 制约中 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 资金、 技术、 管理和人才的严重短缺, 其 中资金匮乏是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据 一项调查表明, 我国有 76. 1%的中小企业认为自身资金比较紧张。 以 2008 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 可以说明中小企业在抵抗风险方面的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于 2010 年 5 月在浙江四川等 地的调研成果, 2008 年下半年, 受访企业中有 19%处于停产、 半停产状态, 到 2009 年底停产、 半停产企业占比下降为 7%。 2009 年初, 受访企业中规 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 5. 9%, 比上年同期下降 22. 9%; 同比利润下降 19. 3%, 比上年同期减少 52. 3%。 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程度非常严重, 损失程度也很高。 由于我国经济高度依赖外贸, 约有 40%的 GDp 增长来自 出口贸易。 2008 年 11 月以来, 由于国外经济的不景气, 导致了国内出口需 求的负增长, 电子设备、 服装、 工艺品、 玩具、 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 影响程度最大, 订单大幅度减少, 企业开工率下降, 出口额的同比、 环比 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 “关停并转” 的 现象,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裁员、 削减工资的方式来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带来 的风险。 因此还未到春节返乡的高峰时期, 就出现了 “返乡潮” 现象。 在国际金融危机前, 我国颁布了新的 《劳动合同法》, 导致中小企业的 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 这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统计, 《劳动合同 法》 的实施使中小企业的工资成本提高了 10% ~50%, 相应地, 企业的总体 第23页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5 成本也提高了 2% ~9%。 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 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而言, 其劳动力成本的增幅仅为 6%, 将企业总体成本推高至 1%, 受影响程度较 小。 在过去, 我国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较低的运营成本在市场上获 得了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继 续保持之前较低的工资水平已经很难吸引劳动力, 从而很难招聘到合适的 员工。 因此, 在 2008 年之后, 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 “用工荒”。 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8 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6. 9%, 12 月同比下降 1. 1%, 全年涨幅比上年提高了 3. 8 个百分点。 原材料、 燃料、 电力产品采购价格上涨 10. 5%, 比上年上涨了 6. 1 个百分点, 其中能源和黑 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是推动 ppI 再创新高的主要因素。 2008 年上半年, 我 国燃料动力类、 黑色金属材料类、 有色金属类和化工原料类商品采购价格 同比分别上涨 24. 9%、 24. 9%、 2. 7%和 7. 8%。 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 的上升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糟糕。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008 年, 为了应 对金融危机, 我国政府投入 4 万亿元资金进行 “救市”。 但是 4 万亿元投资 计划, 并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难” 问题, 这是因为政府的 4 万亿 元投资主要是面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仅有很小部分资 金流向中小企业。 资金的严重匮乏使得中小企业的成长甚至是生存都成为 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于中小企业的 “融资难” 问题, 已经基本形成了信用担保体系。 中 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 2000 年的 97 家增加到 2010 年的 5547 家, 筹集到的 担保资金由最初的 30 亿元增加到现在的 3389 亿元, 分别增长了 56 倍和 112 倍。 2010 年, 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总额 1. 1 万亿元的担保贷款, 这是 担保贷款额首次突破 1 万亿元。 但在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 中小企业的平均 利润率却呈下降趋势。 从财务指标来看, 2010 年, 中小企业平均库存周转 率比上年减少了 4. 6%, 应收账款周转率比上年减少了 12. 1%, 平均应收账 款周转周期达到 99 天, 平均存货周转周期达到 126 天, 两者之和达到 225 天, 表明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依然呈现紧张的状态。 自 2010 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收紧了监管政策, 使得中小企业更难从银 行获得融资。 据一项针对中小企业的调查发现, 多达 75. 5%的受访企业认 为银行贷款供应过于紧张, 另有 18. 2%的受访企业认为银行贷款供应仍然 正常, 只有 6. 3%的受访企业认为银行贷款供应过于宽松。 近年来, 民间高 利贷的盛行是对此最好的解释。 第24页 16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以税收为例,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大多是直接在税收 分配环节进行利润转移。 然而, 由于目前企业的经营效益不佳, 亏损、 微 利企业大量存在, 以所得税为主的优惠措施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没 有太大的实质性意义。 事实上,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最大的问题在 于其竞争环境的不公平, 在很多行业中, 中小企业面临着很高的进入壁垒, 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这大大减小了它们的经营空间。 只有打破国有 大型企业的垄断, 打破许多市场上存在的各种行政性垄断, 才能从根本上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支持。 据调查,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迫切需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 是政策需求, 数据表明, 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指导的中小企业占比为 46. 8%; 二是信息需求, 根据调查结果, 按照信息量从多到少的顺序将中小 企业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排序为行业综合信息、 同业情报、 专业技术情报、 政府政策、 人才信息、 金融证券信息等; 三是资金需求, 通过调查我国各 地区的 1300 家中小企业, 得出结论: 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占比达到 75%; 四是技术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 需要政府为其构建公共技术发展平台的中 小企业的数量占比高达 85%; 五是人才需求, 通过抽样调查 200 家中小企 业, 表明有 75%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规范培训市场、 建立培训机构激励 机制方面做出努力, 而且中小企业主要需要技术开发、 管理运筹、 营销策 划等方面的人才。 尽管吴敬琏于 1999 年就提出, 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 应消除 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政治歧视, 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 但要真正实 现这一目标, 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1. 2. 1 政策抑制阶段 (1949—1978 年) 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地方政府 (地市级、 县级政府为 主) 经营的国有中小企业和大量的城乡集体企业组成, 民营经济在中小企 业中的比重很小。 20 世纪 50 年代, 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 原来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组成部分均被转变为国有企业与城乡集体 企业。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 1966 年, 我国个体工商业者的数量在城镇已经 第25页 第九章 全书总结与研究展望 9. 1 全书总结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在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 就业、 推动创新、 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肯定 中小企业重要地位的同时, 我们也要认识到,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 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首先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 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 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与中小企业的期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 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但是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我国中小企业 融资现状表现为: 融资渠道窄、 融资成本高、 自有资金缺乏、 获得的信贷 支持少、 贷款期限短等, 这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层面的原因, 也有国家层面以 及金融体系层面的原因。 如何有效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促进中小 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持续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学者的关注。 整体来看, 全书可以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章), 是中小企业基本理论部分, 这一部分,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 包括具体的界定、 地位及作用、 发 展存在的优劣势, 并回顾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其次主要从中小企 业融资理论出发, 对融资理论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首先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渠道选择, 主要包括内源融资、 银行贷款、 债券融资、 股权融资和民间借 贷等。 其次介绍了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及经验借鉴, 包括美国、 日 本、 德国和韩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 并从中得出一些宝贵经验。 通 过国内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对比研究, 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了更 加深刻的认识, 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最后分析了现 阶段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第三部分 (第六章、 第七章), 首先介绍了国内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 第26页 第九章 全书总结与研究展望 211 业的模式, 并剖析了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的比较优势及其不足。 其次对美 国、 英国、 法国、 韩国和新加坡等国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 方式进行逐个分析和比较, 为构建合理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提出了积 极的政策建议。 第四部分 (第八章), 介绍了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经典案例及经验启 示。 其中,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案例, 包括管理层收购 (MBO) 融资案例、 新浪网融资案例、 银行贷款融资案例、 李宁公司以及风险投资融资案例、 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融资案例;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案例有公开上市融 资案例、 雅虎公司股权融资案例、 LTV 公司融资案例。 从这些国内外中小 企业融资案例中, 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经验和启示, 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 企业融资。 第五部分 (第九章), 在前述基础上, 总结了全书研究内容, 并提出了 展望。 通过总结可以得出,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 引导传统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 针对大银行远离中小企业的现状, 可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审批权限, 对有市场、 有效益、 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 简 化审贷手续, 完善授信制度, 扩大信贷比例, 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 行的管理成本。 传统金融机构应积极依托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授信业务。 第二, 构建信用担保体系。 运用必要的政策支持, 创造条件重点打造一批经营业绩突出、 制度健 全、 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 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 抓紧制定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信用担保资金补偿、 奖励机制政策, 推动信用担保评 估和行业自律制度, 引导和规范信用担保行业发展。 一方面, 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 系, 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 树立信用 典型, 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 另一方面, 积极开展企 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 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 营销预警、 商账催收、 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 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 技能培训, 培养信用调查分析、 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 通过建立企业信 用档案、 信用评级、 企业信用制度等, 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第三, 完善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27页 21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外对比研究 从国际国内实践看, 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是中小企业解决融 资困境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虽然现有资本市场为部分企业筹资提供了可行 的渠道, 但是由于受到发行条件、 政策和市场的约束, 远远不能满足广大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使企业技术创新、 风险 资本及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是解决更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 效途径。 例如,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 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 发展壮大, 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 有重大意义。 第四, 探索互联网融资新渠道。 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 中小 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 多数互联网融资平台只能提供小 额且短期的资金, 只能维持中小企业日常经营, 无法满足中小企业长远发 展的资金需求。 未来, 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积极寻求与其他金融服务平台 的合作, 探索新的融资模式, 克服目前互联网融资平台资金供需结构中期 限不匹配的问题。 第五, 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信用平台。 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小、 经营时间短、 财务信息不透明、 信息披 露不及时, 难以从正规的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 所以如何构建一体 化的信息平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之一。 虽然现有网络融资 平台拥有各自的信用系统, 但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平 台仅对传统金融机构开放, 网络融资平台无法获取。 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 本, 亟须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信用平台, 通过海量大数据分析掌握客户的 信用度以及还贷能力, 数据越多, 潜在客户就会越多; 数据时间越长, 分析 准确度就会越高。 因此, 充分挖掘互联网信用信息, 整合碎片化信息, 实现 网上网下平台的信息共享, 是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的有效途径。 9. 2 研究展望 本书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 的困境多种多样, 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就是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是一种特殊 的企业群体, 一方面, 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 由于自身规模小、 自有资金不足、 资信水平低等多方面的限制, 金融行业 对其的扶持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贷款普遍非常困难, 融资难成为阻碍其发 第28页 第九章 全书总结与研究展望 213 展的一大障。 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渠道也不畅通, 上市融 资更是凤毛麒角, 社会融资成本高, 企业发展后续资金没有保障, 让多数 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未来,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发展: 1. 利用互联网融资平台融资, 前景更加广阔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 它的兴 起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具有运行效率高、 业务覆 盖广、 交易成本低、 发展速度快等特点, 也为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难” “融 资贵” 问题带来新的思路,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 可以有 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且意义深远。 2. 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 资本市场融资有着光明前景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延续, 意义重大。 未来, 相关企业会依托北京证券交易所, 形成一个集聚效应。 从近两年资本市场 改革来看, 尤其是上交所推出科创板, 深交所的创业板试点注册制, 深交 所主板跟中小板合并, 资本市场的层次已非常清晰, 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 进行直接融资, 使企业技术创新、 风险资本及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局 面, 是解决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29页 参考文献 [1] 曹凤岐 .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J]. 金融研究, 2001 ( 5): 41-48. [2] 曾元林 . 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 J]. 商业经济研究, 2014 (27): 102-103. [3] 陈佳贵, 黄群慧 .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C] / / 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 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2001 年年会 . [4] 陈蕾 .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 J]. 投资研究, 2011 (10): 56-65. [5] 迟宪良 .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D]. 吉林大学, 2007. [6] 崔福先 .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对策 [ 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 ( 10): 108-109. [7] 单忠东 . 长风破浪会有时———2009 年非公经济 36 条落实情况及民营经济景气 指数调查报告 [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8] 韩亚欣, 何敏, 李华民 . 大银行何以为中小企业融资? ———基于某大银行支行 的案例分析 [J]. 金融论坛, 2016 (1): 72-80. [9] 何玉芬 . 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兼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J]. 会计之友, 2018 (6): 66-71. [10] 胡创业 . 中小企业融资难探析———基于商业银行视角 [J]. 征信, 2015 (6): 82-85. [11] 吉喆, 李宏畅 .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 J]. 改革与开放, 2015 (10): 13-14. [12] 李京福 . 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 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11). [13] 李若愚 .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8): 92. [14] 李雪冬 . 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