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墙体广告 促建工业项目达80个,计划总投资270亿元,预计产值590亿元;在建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个,11平方公里建成区聚集11家世界500强、“五桶油”;在建项目快速建设,拟建项目顺利推进,推动装备制造、粮油食品两大集群增量提质升级……
盛夏时节,走进德感工业园,火热的生产、建设激情扑面而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今天,成功逆袭背后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德感工业园探索基层党建与工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搭建“锤镰工作室”党建平台,以“党建+”工作方式,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基层党建与工业发展实现了互动双赢。
党建+引领:唤醒沉睡党员
不愿亮身份,不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地位不高,一些企业主消极对待党建工作……这曾是非公有制企业里的常态。
如何发挥党员在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
该园党委设置“党员学习室”,吸引党员亮身份、强素质。以“党性锤炼”、“锤镰讲堂”等载体,开展党务干部拓展训练、聆听专家宣讲,还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到区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体验、重温入党誓词。
去年以来,已组织300多名党员到陈独秀旧居、聂帅陈列馆、杨闇公故居、重庆红岩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一个个沉睡的党员被唤醒,一个个典型就在身边。
“通过参观学习、集中培训和重温入党誓词,我猛然醒悟,再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德马变频支部党员王平说,“通过锤炼教育,感受到了党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党员意识的强化带来工作质量的提升,王平积极参与公司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在新产品开发、核心技术创新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个人申请专利10多项。
党建+服务:主动排忧解难
傍晚时分,德感工业园内的重庆潍柴技术学校教室常常灯火通明,企业员工在专心致志地听课。这是该园党委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设的“支部夜校”,免费培训企业紧缺的焊工、电工等工种。
据介绍,每期“支部夜校”课程上紧贴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学员培训考试合格后,还可办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金象起重设备公司焊工梁德义过去没接受系统培训,上班两年还是初级工,月工资不到3000元。参加“支部夜校”培训后,技术熟练了,工资也涨了。他高兴地说:“党支部给我带来实惠,我已经写了入党申请书,正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其实,这仅是德感工业园党委“党建+服务”的举措之一。
该园党委自2007年成立以来,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目前下辖非公企业党组织50个,拥有党员500多名,是全区唯一的非公党建示范园,正积极争创市级非公党建示范点。
依托遍布全园各企业、车间的党组织和党员,该园党委每月定期收集意见建议,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和销售动态,了解企业所想、所需、所盼,主动上门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已先后为入驻企业解决难题200多件次。
广际实业公司由于各车间计件工资差距,刘仁伟等工人准备停工。园区党委获悉后立即与公司党支部对接,多方沟通协调,争取到了业主支持,工人月工资平均上涨近500元,一场劳资风波圆满解决,企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党建+融合:党旗高高飘扬
“都说企业党建是搞花架子,在这里却是实打实。”德感工业园内的焱炼重机董事长王贻学深有感触地说。去年,该公司添置了一台8千吨水压机,需要配套一个80吨的锻造转盘,如果采购,需要花费100万元。
“我们试试自己造一个。”党员技术骨干祝泽均主动请战。党员突击队4天连续奋战,利用企业废钢铁,造了个“自己的转盘”,节约成本超过50万元。
还有党员对加热炉提出改造建议,大大降低了能耗;有的则钻研新技术,改进了公司的锻钢技术;还有提出对企业35KV变电站进行功率补偿,为企业挽回上百万元损失…………
尝到甜头的企业老板们意识到:党建搞好了,也是企业的生产力。目前,20多家公司建章立制,奖励党员及普通员工为公司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今,焱炼重机党支部案头压着10多份入党申请书,员工排队要求入党。
党建与生产,不搞“两张皮”,不仅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还为党组织自身建设夯实了基础,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融合共赢。
该园党委还和企业携手开展双培双促,把技术骨干、中层管理者、企业高管培养成党员,促进党员队伍建设;把党员骨干培养成技术能手、企业管理者,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党组织负责人进入企业管理层,增加党组织的话语权。
目前园区50%以上的支部书记是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60%以上的党员是企业骨干。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车间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