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墙体广告 近日,区畜牧兽医局派扶贫工作队深入五里乡甘溪村实地调研,摸清发展现状,突出“精准”,全面发力,细化措施,切实推动该村整体脱贫。
摸底调查 找准扶贫着力点
按照黔江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区畜牧兽医局认真落实扶贫工作相关要求,立下“军令状”,敢啃“硬骨头”,倒排时间表,深入五里乡甘溪村,实地调查。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促膝谈心,与扶贫对象户面对面商量,心与心交流。建档立卡,摸底精准,该村有建卡贫困户31户,110人;找准“穷根”, 精准下药,针对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分门别类归纳梳理,剖析原因,找准因病、因残、因学、因缺资金、因缺技术、因缺劳动力、因缺门路等贫困原因;耐心询问,用心倾听扶贫对象的所期、所想和所需,真心为扶贫对象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宣传政策,让他们看到希望;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发挥畜牧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根据贫困原因,初步规划精准的帮扶措施,确保年内越线、脱贫、摘帽。
该局负责人还与五里乡党委政府、甘溪村两委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针对制约甘溪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建立明确到人的领导体系落实责任制”、“设立精确到户的扶贫档案分类帮扶”和“细化准确到点的工作措施推动发展”等举措,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推动甘溪村整村脱贫工作的顺利实施,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为摘“穷帽”先治缺水
解决群众缺水难题
“过不了多久,我们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喝上方便卫生的自来水了。”近日,五里乡甘溪村一村民高兴地地说。
“因为缺水,以前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是看天吃饭。”五里乡甘溪村驻村干部告诉笔者,特别是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的冬枯期,村里的水源近乎枯竭,村民只能“望天兴叹”。
为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稳定“摘穷帽”,针对甘溪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区畜牧局、区水务局对五里乡甘溪村水利设施进行了精准调查,拟新建底山河、绞溪河、借谷岭三个取水点,引水线路20余千米,预计投资50余万元,将解决甘溪村373户1205人和海洋村2200余人饮水安全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一切产业的根本,如果水利基础设施不够,村民连基本的缺水难题都没得到解决,如何发展产业?如何实现脱贫?就更别谈致富了。要摘掉穷帽子,必须先解决群众缺水难题。”区畜牧兽医局扶贫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说。
为摘“穷帽”先兴产业
增加群众创收渠道
五里乡位于黔江区东南边陲,距城区39公里,东邻湖北省咸丰县甲马池 镇和酉阳县木叶乡,西接蓬东乡,北界邻鄂镇,南连马喇镇,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辖6行政村,36个组,3327户,11996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以上。全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600-1800米,平均海拔900米,为高山深丘地带,垂直气候明显,是典型的温带湿润型气候。森林覆盖率达42%,紧靠灰千梁子和国有林场。耕地面积13107亩,其中田6547亩,土6560亩。在实施产业兴村富民方面,五里乡确立了“1、3、4”发展思路,即把五里乡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小康示范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个亿以上,建设生猪、烤烟、蚕桑、药材四大重点农业。
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确定了夯实生猪、肉牛、山羊、小家禽、土鸡、蚕桑、中药材、烤烟等主导产业。并采取政策扶持,大户带动,引资合股等多种方式,建设高山瘦肉型生猪基地,打造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打造蚕桑示范村,促进产业发展,筑牢增收平台,增加群众创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