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墙体广告 近日,黔江区冯家街道马林村的杨绍二夫妇与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站在绿树环绕的自家院坝里,惬意地呼吸着清新空气。杨绍二说,多年前,由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有些农户选择乱砍滥伐林木来改善家庭现状,但这种方式往往要付出很高昂的代价,不仅毁了森林,还要负法律责任。这些年就不一样了,不仅村民的经济条件、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态保护意识也普遍提高了。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黔江区审时度势,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环保整治行动。近年来,伴随着“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行动的强势推进,黔江区开始奏响生态环保工作的最强音……
2013年9月,黔江区被定位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大前提下,一年多以来,全区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采访中,记者曾多次在黑溪镇胜地社区、水市乡水市社区等地看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这种清洁能源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让居民感到省时省力。如今,全区已累计建成了6.5万口沼气池,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适宜地区,广大农村拥有了便捷、廉价的清洁能源,形成了“猪-沼-粮”的生态循环模式。
在黔江城区,煤改气、工业废气治理、控制脏车入城、扬尘污染等也进行得如火如荼。2014年以来,总共实施了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煤改气409户,同时对工业企业也实施了脱硝治理和煤改气治理;淘汰了一些老旧车辆、黄标车,去年以来,总共淘汰了1321辆。城区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2014年良好天气达到了330天。
采取多种治理手段,让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而大力实施的“绿地行动”,让全区大地更显一片绿意。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全区通过实施“绿地行动”,水土流失点已恢复植被9800亩,新建蚕桑基地9200亩;建设公益林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现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39.69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3.5%,全区森林覆盖率53.9%,居全市前茅。
与此同时,全区先后落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6亿元,开展“碧水行动”,先后完成了一大批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在老城区,对上游畜禽养殖场进行了彻底地关闭;在乡村,今年共建设了1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有10个;共实施了52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已经投用的有20个村;加快了城区的污水治理,新城污水处理厂、青杠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完工,正在实施管网建设,今年能够正常投用,城区的垃圾处理厂、医疗物品处理厂已经建成投用。
记者在濯水镇污水处理厂看到,混浊难闻的污水,流经一片梯田似的水生植物后,出口处的水已清澈透明,没有了刺鼻的气味。这座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够处理污水1020吨,完全能够满足濯水的污水处理。据该镇城建环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污水处理厂有菖蒲、美人蕉、伞草等四种植物,通过植物过滤的水,已经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现在流到阿蓬江里面的水非常清澈、干净。
如今,通过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行动,全区的生态面貌大为改观,无论是在城区还是乡村,到处都充满了绿色生机,成了“洗肺养心”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