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墙体广告 每个人都有梦想,残疾人也不例外,他们的梦想是什么?梦想能顺利地走出家门、梦想能看得到蓝天白云、梦想能听得到虫鸣鸟啼、梦想能叫一声“爸爸妈妈”……残疾人要实现梦想,除了需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扶。
近年来,万安县针对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以及不同个体,不断深化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通过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帮扶,让一大批残疾人实现了梦想,全县残疾人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整合各类资源 助圆“保障梦”
“恢复健康,拥有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力。”这是众多残疾人的心声。为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该县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开展送小型康复器材进家庭、送医上门、聋哑儿童语言训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活动,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达到了“康复一人,造福一家,温暖一片”的效果。
该县每年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各级政府累计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1500余户,送慰问品价值260万元、慰问金30万元。同时,成立特教学校,鼓励残疾儿童进校园接受教育,“三残”儿童的入学得到救助,实现了“两免一补”。
为更好地为贫困残疾人谋福祉,该县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的筛查、定员工作,为残疾人争取危房改造项目经费193万元,为12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改造了危房。同时,每年对全县8000余名参加城乡医疗保险的残疾人实行补贴,共补贴资金86万元。
强化“1+2”帮扶 助圆“致富梦”
该县原有的扶贫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现金资助的“输血型”扶贫,未能从根本上使困难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1+2”帮扶、干部学用技术等活动,通过入户调查,确定帮扶户,建立结对帮扶联系卡,整合技术、物资、资金等各类社会资源,引导残疾人发展特色产业。
该县干部通过“干部学用技术”活动,都掌握了一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他们带着县里提供的每户5000元帮扶资金,开展“1+2”帮扶活动,为帮扶残疾贫困户选定适合发展的产业。同时,着力培育残疾人扶贫基地,依托“基地+残疾人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
因先天性侏儒症致残的潞田镇肢体残疾人康礼强,初中毕业后彷徨、失落过,经过思想斗争后,在县残联干部的帮扶下,他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在远离村庄的地方规划建设了一个标准化的养鸡场,并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康礼强投资办鸡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还辐射带动周围残疾人养鸡10余户。“真心感激帮扶干部,是他们帮助我建起了一个‘增收银行’,让我彻底摆脱了贫困。”富裕起来的康礼强满怀感激地说。
依托农民画资源 助圆“画家梦”
万安有着丰富的农民画资源,去年1月,该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农民画之乡”,去年9月,该县成功举办全国农民画展。从此,万安农民画声名大振,同时也激起了群众绘画的热情。
为鼓励残疾人参与进来,以此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也为传承和发展万安农民画出一份力,该县成立了万安农民画残疾人协会。目前,协会有10多名会员。下一步,该县还将举办会员培训班,邀请知名画家授课,不断提升会员的创作水平。“画一幅农民画能赚100多元,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赚钱了,更重要的是,画画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原来我也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农民画作者钟君怀拄着拐杖颇为动情地说。“画画不仅增加了残疾人的收入,而且让这群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正是我们残联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该县残联干部肖怡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