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墙体广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钱包”之外,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精神层次的富足,健身与休闲,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身与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也逐渐受到各方重视。
建区以来,黔江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健身与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投入,效果显著。
截至目前,黔江城区建成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万米河滨健身长廊,实现了健身设施社区全覆盖;建设了5个公园,绿地面积达410公顷;6个广场,以及4条全民健身登山步道,总里程近20公里。在大众广场、红军广场、黔龙阳光花园、文体中心、舟白等区域安装80多套计1500余件健身器材。
8月18日,傍晚。
连日的小雨让空气中飘散着潮湿的气息,凉风习习,沁人心脾。在灯光璀璨的三岔河,李绍杰和老伴儿一道倚着栏杆,一边乘凉,一边观赏音乐喷泉。
“现在这个三岔河真是不错,又好看,又好耍。”李绍杰说,自己来黔江快8年了,这些年亲眼见证了黔江的大变化,变得越来越繁华、越来越有档次,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也在逐年增多。
“在这里生活舒适、安逸,我现在很喜欢这个城市。”李绍杰感慨地说。
一
李绍杰不是黔江本地人,2008年,她和家人由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搬来黔江。
“一直听说黔江这边发展得好,我和丈夫就到这边找工作,结果顺利地找到了。”李绍杰回忆,一家人很快在乌杨桥居民点找到了房子,就此安顿下来,这一住就是8年。
“刚来的时候,觉得一点都不好耍,很少出去散步、逛街。”李绍杰说,几年前,还没有三岔河音乐喷泉,没有河滨长廊、健身步道,下班后,邻居们多是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这让初来乍到的李绍杰,觉得无所事事,很不适应。
“他们都有自己的圈子,我一个刚来的外地人,又不好打牌,基本上都没有交流。想出门,除了逛商场,又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李绍杰说,刚来黔江那段时间,一家人几乎唯一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
二
生活中的变化总是悄然而来。
要让李绍杰自己回忆,她也无法说清到底是从哪一天开始,自己习惯走出家门了,或晚饭后沿着河堤散散步,或与家人周末去爬爬山,或呼朋唤友去跳“坝坝舞”…… 每一天,她都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本地人,有着固定的朋友圈子,有津津乐道的新话题,还有许多可供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而翻看黔江的发展史,不难看到,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对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与日俱增,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以来,区委、区政府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场馆等设施,让市民的业余时间更加丰富多彩。
数年间,黔江城区建成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万米河滨健身长廊,实现了健身设施社区全覆盖;建设了5个公园、绿地面积达410公顷,6个广场,以及4条全民健身登山步道、总里程近20公里。在大众广场、红军广场、黔龙阳光花园、文体中心、舟白等区域安装80多套计1500余件健身器材。
三
“以前老觉得乡镇落后,但是这两年到乡下去就发现,很多地方也和城里一样,有健身器材,有休闲广场,大家也跳‘坝坝舞’。”李绍杰说。
李绍杰的女儿几年前出嫁了,嫁给了黔江本地人。女婿老家在石会镇会西村,第一次走亲戚,她就特别惊讶——乡村竟然也这么整洁漂亮,还有各种休闲娱乐场所、体育健身设施。
事实上,体育设施、休闲场所等近年来在黔江乡村并不少见。结合新农村建设,黔江区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文体类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见成果。在乡村,平整的小广场随处可见,常用的健身器材也不少。通过“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载体,黔江区还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举办新农村篮球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活动,让健身休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范围更广、受益者更多。
四
体育馆、电影院、图书馆、游泳馆、博物馆…… 如今,黔江市民随口就能数出大批健身及休闲娱乐的去处,在越来越多的市民眼中,黔江城更好看、更好玩了,作为黔江人,也感到更加自豪。
2013年,随着黔江三岔河城市客厅主体工程的竣工,亲水平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市民。李绍杰和家人成为这里的“常客”。她最喜欢在晚饭后过来走走,她说,这里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富有朝气。
“过去咸丰的亲戚朋友来黔江玩,唯一的去处只有大众广场,而现在,我有了更多选择。”李绍杰说,亲戚朋友们都觉得黔江很不错,自己虽然不算真正的黔江人,也觉得“很有面子”。
“以后,要是在家门口也有健身器材和小广场就好了。”李绍杰期待地说,自己和老姐妹们健身跳舞就更方便了。
大事记
2002年4月,黔江区体育馆动工;2003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2005年3月,民族健身中心破土动工;6月25日竣工投入使用。
2009年3月,黔江游泳馆开工;2011年正式开馆。
2012年,三岔河城市客厅开工建设,2013年投入使用。
见证人感言
李绍杰,女,现年58岁,祖籍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
2008年,因丈夫工作原因,举家迁往黔江区。曾参加工作,退休后居住在黔江乌杨桥居民点,现在家养老,爱好跳“坝坝舞”。
她说:“黔江区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我希望黔江发展得越来越好。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也希望身边能有更多的休闲场所、更齐全的健身器材,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记者手记
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高效率、快节奏、激烈竞争成为现代生活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迫切需要一种平衡紧张的心态,需要一种消除焦虑的心绪,健身与休闲,恰恰是缓解这种亚健康的良药。
在城市里,在乡村里,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休闲体育设施给人们带来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和富足,而身心愉悦健康的黔江人,总能给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活力、更多动力。我们期待,未来出现更多功能全面、人性化的休闲体育场所和设施。
同时,广大市民也应当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习惯,告别不文明行为,自觉维护各种设施设备,让它们更长久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