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墙体广告 十堰园 “一柱十二梁”秀古人才智
十堰园经过景象营建,重点展现了武当山的道教文明。
园内仿建了武当山上闻名的景点——太子坡。古代修建大师们,在太子坡奇妙地使用山形地形,缔造殿宇200余间,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这个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缔造的古代修建群,被当今修建学家赞誉为“使用陡坡展开修建的经典之作”。
园内制高点平台上,立着一座高约7米的共同雕塑——“一柱十二梁”。这是太子坡清代全木结构修建五云楼内一个闻名景象,即一根主体立柱的最上 方,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迭搁,完成了力学与美学高度完美的结合。由于五云楼地处一个斜坡,假如开挖山体或许填平斜坡,都不契合“其山本身,分毫不 修动”的修建美学准则。“一柱十二梁”既完成了修建,又维护了山体,被誉为我国古修建的奇观。
随州园 游客亭内可体会敲击编钟
以出土2500年前战国时期曾侯乙墓编钟而誉满天下的随州市,在缔造随州园时,特意缔造了一座编钟亭,并按实在份额用青铜完好仿制了一套编钟置于亭内,游客不只能够近距离欣赏,还能亲手敲击体会,感触古人杰出的音乐才智。
武汉晚报记者看到,在该园最中心区域,筑有一座编钟演奏台,台上建有一座编钟亭。亭内大巨细小的编钟共有65个,与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编 钟”数量相同多。该园现场负责人潘顺国介绍,编钟依照1:1份额,用黄铜加紫铜原样仿制,并请调音师进行了精准调音,共有7阶声位,音色与出土的编钟一 样,专业人员乃至能够用敲击方式来演奏音乐。
编钟周围备有木锤和金属小锤,游客观赏时,不只能够用手触摸编钟,还能用锤子轻敲编钟,经过体会这一国际乐器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型乐器,隔空感触古人特殊的创造力。
恩施园 土家风情 神仙居所
恩施园以“土家风情,神仙居所”为规划主题,融入清江、大峡谷、土家族风雨桥、西兰卡普、土家族图腾“白虎”、来凤仙梵宇等标志性元素,凸显天然、人文等地域特征。
恩施园最抢眼的景象,就是仙梵宇石窟的5组摩崖造像,10尊巨细不一、或坐或立的佛像雕琢精美,外型生动。施工方负责人卢先生介绍,这是以恩施 的特征景点仙梵宇为原型创造的。仙梵宇位于来凤、宣恩交界处的酉水河东岸,建凿于公元33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石窟中有巨细石佛100余 尊,高的5米多,矮的10多公分,且神态各异,雕工精深,是长江中游、两湖区域仅有的唐代摩崖造像,一起也是现存规划最大的摩崖造像。
恩施园主进口设置了一座“西兰卡普广场”,以代表土家族文明。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员的花铺盖。土花铺盖深受土家族员民的喜爱,视之为才智、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
园内还有一个特征景象风雨廊桥。风雨桥又名“凉桥”,因桥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纳凉、歇息、避风雨,故而得名。风雨桥鼓起于汉末唐代,历史悠久,是一座外型共同的木质古修建,极富民族气质。在恩施,风雨桥与吊脚楼齐名,是恩施州民族修建中最具特征的民间修建之一。
神农架园 “华中屋脊”窥“野人”
走进神农架园,一座无穷的“神”字雕塑让人惊艳。这尊草书字雕高8米,最宽处达5米,让人看后不由感叹:“真‘神’!”
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在神农架园内,仿建了一座高8米摆布,岩石暴露的山峰,代表神农顶。在一处岩石上,蹲着两个野人,正在厚意地拥吻。
神农架园植被丰厚,是誉满天下的植物宝库。展园内密植树木,恍如一片原始森林,野黄桂、灯台树、菱角山矾、模糊子、无花果、古石榴、柿子等来自 神农架林区的特征植物,让人眼花缭乱。展园内还设置有一处“药谷”,栽培了“文王一支笔”、药用木瓜等来自神农架林区的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