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司机接电话、看微信、接单已成常态
●堵车、等红绿灯时最简单看手机
●开车时看手机发作事端是通常驾驭的23倍
●“盲驾”损害大于“毒驾”和“酒驾”
河南郑州墙体广告 当下,司机在开车的时分接打电话、接单、刷兄弟圈的表象并不少见,这些行动给自个和别人的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近日,一媒体社会查询基地 的一项查询发现,80.8%的受访者发现司机开车看手机的表象遍及,70.8%的受访者主张加大对开车看手机行动的处分力度。当“垂头族”日益变成一种常 态,开车看手机致使的“盲驾”行动变成一种比“毒驾”更风险的风险。
现在,交警法令中仍存在因取证不易而给法令带来不方便的窘境。为此,律师和法学专家主张,经过加大引导宣扬和处分力度,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督告发,来尽量削减此类行动的发作。
表象:开车看手机变成遍及表象
家住郑州文庙邻近的刘伟在郑州高新区一家公司上班,天天早上7点准时从家里开车动身。在开车时,他通常会把手机放在手扶箱邻近或许车前操作台 上,以方便随时检查手机。“等红绿灯或许堵车时分,就想拿出手机刷兄弟圈、看微信,有时分遇到不得不接的电话也会接。”他坦言,现在开车看手机很遍及,有 时分路上遇到啥好玩的事儿,也会拍下来发到兄弟圈。
和刘伟相同,驾龄快到10年的老司机宁先生也有开车看手机的缺点。“现在开车看手机早就习以为常了,通常在驾车进程中假如前面的车开得非常慢, 那么司机必定就在打电话或许看手机。”他说,在堵车或许等红绿灯的时分大多数司机都会看手机。“我有时开车也会打电话,但我看手机的时分会把车停在路周围, 或许靠边缓慢行进。”宁先生说。
年青白领杨蕾是“微信控”,她说自个开车时几乎每隔几分钟都会垂头看看坐位上的手机,假如听到信息提示音不看的话,总觉得不自在。她说,在驾驭 进程中看到路上的美景或许风趣的事情,就忍不住要摄影。至于开车时玩手机的风险性,杨蕾以为不会呈现啥事,“只需开慢点,随时踩刹车,看两眼手机再看看 路,疑问不大”。
也有一些司机是归于“被逼无法”看手机的。本年21岁的董先生在郑州开出租车,在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上接单现已成了他的平常作业。“拉着客人 的时分也得盯着手机看,腾出手去点屏幕,根本都是时时刻刻看着手机。”出租车司机彭先生说,自个有两部手机,一部专门用来接单,一部是自个私用。“两个手 机,一个放在挡风玻璃前,一个放在手扶箱周围,车友们也都用软件,有时分直接建立个微信群语音谈天,沟通路况。”他说,这个职业开车不得不看手机。
损害:因看手机致使的交通事端频发
本年6月18日下午,30多岁的王女士从湖州开车去上海就事,半途接到兄弟电话说她买的股票大跌,让她赶忙抛。她在高速公路上边驾车边操作,一 分心,撞上前车,还好人没受伤。“我其时在看股票。”王女士事后说,近来一段时间股市行情不错,就听一位兄弟的主张配资炒股,想多赚点钱。“我平常也没有 开车看手机的习气,但刚刚接到兄弟电话,说我买的股票正在疾速跌落,叫我赶忙抛掉,我一看发现已跌了6个点,心里一会儿慌了。”王女士心急如焚,“头脑一 热,就想着赶忙把股票卖掉削减丢失。这车速开了多少码,我一点感受都没有,成果还没等股票卖出去就撞上了前面的车。”民警对王女士进行了严峻的教学。
由于开车看手机致使的交通事端并不少见。郑州市民蔡先生现已有近10年驾龄,谈起上一年10月份的一同事情至今心有余悸:“上一年10月份,我下班 开车回家的路上手机响了,伸手去摸手机没摸到,便回头去找,成果一会儿追尾了前方车辆,自个也受了重伤,幸好无大碍。”现在,他开车再也不垂头看手机了。 郑州大学大三学生小孙说,他乘坐专车或出租车时,常常发现司机用打车软件抢单。司机注意力不会集,让他很忧虑行进安全。
记者从郑州市交警大队了解到,本年以来,郑州市因驾车司机开车时运用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端事例疾速增长,有的由于运用手机俄然减速构成追尾,有的由于看手机遇到突发状况时避闪不及构成人员损伤。
“曾经是开车打电话,现在更多的是开车玩手机,本来这种行动愈加风险。”郑州市交警支队二大队交警牛洪亮说,自个在执勤进程中常常会见到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玩手机,有的时分司机等红绿灯,绿灯亮了都没反应过来,要等到后面司机按喇叭才匆忙扔下手机开车。
2014年,央视的一项查询显现,车速60km/h时,垂头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开50米,一旦遇到紧急状况,刹车至少需20米。据统计,开车 看手机发作事端概率是通常驾驭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作事端概率是通常驾驭的2.8倍。“开车看手机‘盲驾’的损害乃至大于‘毒驾’和‘酒驾’,由于现 在80%的司机都是‘垂头族’,这种表象越遍及,发作事端的概率也就更大。”牛洪亮说。
窘境:取证不易致使处分难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则,驾驭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阻碍安全驾驭的行动;对违背上述规则的违法行 为,一经发现,公安机关将给予驾驭人警告或记2分并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那么,这么的规则是不是足以遏止开车看手机行动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其明以为,此条款中只清晰列举了驾驭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归于违法行动,但行车时看短信、发 微信、刷微博等行动,比接听手持电话更影响驾驭安全,因而,他以为能够将上述行动认定为“阻碍安全驾驭的行动”,以相同的标准予以处分。这么的说法也得到 了牛洪亮的认证,他说,在平常执勤进程中,“一旦有证据能够证实司机开车时一再用手机发短信、发微信等,咱们会依照阻碍安全驾驭行动,对其进行处分”。
但关于怎么取证的疑问,牛洪亮标明,现在的确存在“取证难”的疑问。“交通违法行动的处理有现场和非现场两种,关于开车玩手机这一行动,这两种 状况下的取证都是比较难的。”牛洪亮说,现在发现驾驭员开车玩手机的行动主要是靠电子眼抓拍、行车记录仪记录或是交警执勤时目睹。在平常公安机关的法令过 程中,驾驭员由于开车打电话被成功“逮住”并进行处分的违法行动寥寥可数。除非车辆刚好行进在路口邻近,而且让民警抓了“现行”,不然不只驾驭人简单抵 赖,民警也难以据此罚人。此外,牛洪亮介绍,通常状况下,为确保路况杰出,有时分交警即便在路上看到有驾驭员开车打电话、玩手机,也纷歧定能随时将其拦停 阻止,尤其是在车流量大的富贵路段或是高速公路上。“假如是经别人告发,也非常难以取证。”牛洪亮说,拨打或接听电话姑且还有通话记录可查,假如刷微博、 看微信等行动,难以确定司机是不是在行车途中作出。
为了下降法令难度,2013年,中国交管部门现已在法令进程中配备了法令记录仪,以对开车接打电话这类违法行动进行有法可依的处分。2014 年,武汉市交管部门运用城市监控和交管部门的监控共2000个探头,经过人工和主动抓拍的办法,抓拍驾驭员开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违法行动;一旦被抓 拍,驾驭员将会被罚款50元,记2分。“有的驾驭员存在投机取巧的心思,见到交警就赶忙挂掉电话;且现在许多车窗贴膜颜色较深,从外边看不见里边,致使开 车打电话的行动难以被发现。”牛洪亮标明,尽管办法不断完善,但开车看手机行动依然难以有用遏止。
破解:加大宣扬和监督力度,进步违法本钱
在一媒体社会查询基地的查询中,70.8%的受访者主张经过加大处分力度削减开车看手机的行动;46.9%的受访者以为需求加强有关宣扬教 育;48.1%的受访者提议建立告发机制;41.3%的受访者主张进步查缴技术;48.1%的受访者以为根绝开车看手机应当从自个做起,坚决抵抗。
早在2014年,关于因看手机构成交通事端频发的表象,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审议中,列席会议的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就主张,将“玩 弄手机或别的手持终端的”行动写入刑法,将开车玩手机的行动也纳入风险驾驭罪。他以为,据研讨标明,在驾驭进程傍边戏弄这些手机和手持终端比“醉驾”和 “毒驾”更具风险性,它的损害程度应当也更大一些。所以,他主张把这一条能够加上去,关于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确保。
将“盲驾”列入风险驾驭罪,不同的人观念纷歧。为此,河南梅溪律师事务所律师闫栋阳以为,法令的最终意图不是为了去赏罚违法行动,它的最大价值 是引导我们构成一种准确的驾车理念,削减交通事端。我们都以为驾车时拨打电话是一种错误行动,但驾车中不打电话又的确会带来许多不方便。他主张,应当经过一 些准确的引导宣扬,让开车的时分经过车载设备或耳机接听电话,或在路周围泊车后再打电话。“要让规则落到实处,最有用的办法即是对违法行动的严峻处分,但是 由于是在车内,客观上也许存在法令难的状况,所以关于这一状况也许只能经过价值理念的宣扬来构成一个有用的引导。”闫栋阳说。周其明副教授也以为,开车玩 手机与“醉驾”的社会损害性不相同。将开车玩手机入刑或与罪责刑相适应准则不符,他以为,此类行动还是用行政处分予以标准较好,但能够恰当加大现有处分力 度。
8月22日,杭州公交集团发布告诉,称从即日起至12月31日,对杭州市公交集团所属一切公交营运线路车辆展开“营运中司机运用手机”违规行动 的专项整治活动,再次约请市民乘客们一同来参加和监督。假如乘客发现有公交司机在营运进程中运用手机(紧急及突发事情除外)、将手机放置车辆仪表台或副仪 表台、营运进程中未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能够随时告发。闫栋阳以为,杭州公交集团的这一做法有学习含义,能够向全国推行。
关于专车和出租车司机边拉客边接单的行动,闫栋阳以为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出租车公司除了应当对司机们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之外,还应当在车内装置录像监控设备,假如发现司机呈现垂头看手机的行动要进行严峻的赏罚;别的,也能够鼓舞乘客告发并有相应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