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墙体广告 近来,宜兴首个村情村史纪念馆在张渚镇茗岭村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为非常好地传承乡 村传统文明,展现村貌改变及群众生活变迁,本年,宜兴在30多个村启动了村史村志编纂作业,并提出配套建成3至5个村史陈列馆。现在,有些村正发掘村庄文 化内在,因地制宜,打造传达文明乡风新平台。
茗岭村素有“苏南小莫斯科”和“长命之村”的美誉。抗日战争期间,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杰出的群众基础,茗岭村成了新四军、游击队的根据地,不 少革命前史故事至今仍广泛传扬,有些遗址遗物被无缺保留,村里有着不少“老宝物”。早在2010年,茗岭村就开端了村庄前史收拾作业,并建起了无锡区域首 座村级红色文明展现馆。“新建成的村史馆一方面是对茗岭村情村史、风土人情作总结和展现,另一方面是期望年轻人可以从中了解这片土地,愈加酷爱自个的家 乡。”大学生村官陆韬说。
经过查阅前史材料,口述前史等方法,村里的“老宝物”被一一搬上了舞台。展现馆分红村情、村风、村史三大主要板块,运用文字、图像、视频、什物 等方法,表现出村庄开展沿革、村庄荣誉、前史故事、民间传说、在外乡贤、模范人物等。传闻村里要建纪念馆,乡民们都积极参与,合作材料搜集的一起,还拿出 家中的老物件,建起了农耕文明展现区。草鞋床、老磨盘、独轮车……一个个老物件勾起了大家对前史的回想。乡民蒋友成奉献出了自个藏有60多年的“驮架”。 “现在的孩子们简直没见过这个玩意儿,把它放到纪念馆发挥余热,是前史文明的最好展现。”蒋友成说。
为提高村庄文明内在,村里积极推广社区品德自律,宏扬孝道文明。村委会约请儒学专家和乡民代表,一起讨论编写了《静思语录》和茗岭《家道》三字 经,并将其归入《乡民自治规章》,内化为全体乡民的思维共识和行为准则。据村书记徐平介绍,其间大有些内容来源于村里的朱家、卢家、蒋家等几大姓氏的宗族 行为规范。现在,类似于“吃苦了苦,否极泰来,享乐了福,福尽悲来”这么的句子已逐步印在了乡民心里。
日前,村里又开端张罗一项新作业,一套囊括村情村史、地名故事、民谣等八类的茗岭人文系列丛书即将出版。“村史纪念馆的树立意味着村庄文明的连续,未来将经过不断搜集与补充,查漏补缺,丰厚其内在。”徐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