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一座小楼的革命史:从庚子革命到武汉抗战

一座小楼的革命史:从庚子革命到武汉抗战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11月01日 02:11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湖北武汉墙体广告

 湖北武汉墙体广告    在武昌珞珈山西南麓武汉大校园园内,紧邻八一路北侧有一座“校中之校”——武汉大学隶属榜首小学。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座看似一般的小校园园,曾经是 武昌区域颇有名气的一所中学——私立武昌东湖中学的校址地址地。而东湖中学年代留存至今的仅有一幢早期建筑,背面更有着一段跨过晚清民国数十年历史的非凡 故事。
  一座小楼的革新史:从庚子革新到武汉抗战
  武汉大学榜首附小的两层小楼,历史上曾名“庚子勇士留念馆”。
  “庚子革新”:辛亥首义的喋血先声
  在今日武汉大学榜首附小校园中的这幢两层小楼,在历史上曾名“庚子勇士留念馆”。它所留念的“庚子勇士”,是指1900年在失利的“庚子革新”中被清政府杀戮的唐才常等自立军首领。
  一座小楼的革新史:从庚子革新到武汉抗战
  唐才常,自立军起义首要领导人之一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西逃,清政府一时间陷于混乱。早前被打压的维新派部分人士觉得时机已到,方案借庚子事故之机发问。
  唐 才常、林圭等在上海建立“自立会”,并在汉口建立“自立军”总机关,广泛联络长江流域的会党实力和戎行,以康有为等人的汇款为经费,统领自立七军,方案于 当年8月9日以武汉为基地,发起湘、鄂、赣、皖四省起义,拥护光绪皇帝从头主政。但是,因为经费不周等要素,起义推迟,终究被湖广总督张之洞破获机关,抓 捕杀戮唐才常等主干人员,起义也被敏捷熄灭。
  这场起义虽未成功,却是我国革新史上具有转折点含义的事情——它证明了保皇维新必然失利,由此革新党开始承当革新重任。11年后,仍是在武昌,响起了一举葬送满清王朝的枪炮声。
  一座小楼的革新史:从庚子革新到武汉抗战
  “庚子革新先烈墓道”牌坊,位于今中科院武汉分院家属区院内。
  唐 才常等十余名自立军首领在武昌紫阳湖被杀后,当天即被埋葬于武昌洪山北麓。1912年,依孙中山访问武汉时期的倡议,民国政府在此建筑了庚子勇士陵寝,并 于1929年、1935年两次扩建。该陵寝坐南朝北,石碑上刻有“铁血精力庚子勇士墓”字样,墓前有六柱圆顶留念亭。依山而下建有墓道,墓道北端止境建有 “庚子革新先烈墓道”牌坊。今墓道已被八一路切断,勇士墓、留念亭及牌坊尚存。
  “东湖中学”:留念庚子革新与武大报答当地的结晶
  据 《私立武昌东湖中学一览》记载,30年代,武汉大学部分人士曾动议“使用大学邻近优秀之环境,发明一设备完善,师资优秀,练习严厉之中学,以习惯社会之需 要”。而1935年庚子勇士墓第2次重修扩建之时,所拨金钱尚有余款,主事者“愿以修墓之余款,捐建中校园舍一栋,以作持久留念建物”,这与武汉大学人士 的主意正合,所以在珞珈山与洪山之间的这片农田上,便于当年建起了这所“私立东湖中学”。
  一座小楼的革新史:从庚子革新到武汉抗战
  1936年珞珈山麓的东湖中学全景,远处可见武汉大校园舍
  一座小楼的革新史:从庚子革新到武汉抗战
  东湖中校园徽
  在东湖中学的建造捐款名单中,“建筑庚子勇士公墓委员会”捐款11000元,为数目最大者。在建成的校舍中,最为醒目的、居于校园基地地带的即是礼堂地址的建筑——庚子勇士留念馆。这是一幢平面呈“T”字形的两层白墙红顶建筑,坐东朝西,遥对洪山北麓的庚子革新勇士墓。
  据记载,当年楼内设有“礼堂一大间,图书标本室一大间,单位四间,教室六间,足供校园工作及三百学生阅书受课之用”。可见此楼集礼堂、行政楼、图书馆、教学楼四大功用于一身,可谓其时东湖中学最为主要的基地建筑。
  一座小楼的革新史:从庚子革新到武汉抗战
  完工之初的“庚子勇士留念馆”
  《私 立东湖中学一览》记载,“二十四年夏,校址、校舍及设备,均粗具规模”,据此揣度此楼的建成年代当为1935年。此外,尽管名曰“庚子勇士留念馆”,但并 非实质含义上的“留念馆”,事实上是校园的礼堂、图书馆、教学楼和行政工作楼四大功用合一的基地建筑物。虽并未变成纯粹含义上的“留念馆”,但这一捐赞助 教的善举,却也毫无疑问是留念勇士的最好方法。
  不唯庚子勇士留念馆,全部东湖中学的校舍建造都得到了武汉甚至全国各界社会名流和安排的襄 助。在《私立武昌东湖中学捐款人一览》中,除了“建筑庚子勇士公墓委员会”及武汉大校园领导和教职员工外,咱们还能看到比如“汪精卫先生”、“陈辞修先 生”、“汤恩伯先生”、“居觉生先生”等著名人士,以及“既济水电公司”、“上海商务印书馆”、“中英庚款委员会”、“金城银行”、“盐业银行”等公司或 安排。而在东湖中校园董名单中,也能看到比如夏斗寅、周苍柏、李范一等当地社会名流的名字。可见私立东湖中学的建立和建造,在其时的武汉教学界可谓一桩盛 事。
  校园依托国立武汉大学的声誉以及绝佳的天然环境而建,正所谓“毗连佳境,地绝尘嚣,有大学可资观摩,有湖山足供旅游,环境之佳,洵不多 觏”。笔者于2011年7月在北京访问了时年88岁高龄的东湖中校园友杨静远女士。据她回想,其时的东湖中学是一所半对外的校园,在她的同学中,武大后辈 仅占少量,更多的是来自校外周边区域的孩子。
  在杨静远校友的回忆中,东湖中学尽管兴办不久,但在其时却是武昌区域一所档次较高的校园。可以说,东湖中学的建造,变成了武汉大学与武汉湖北当地协作兴学,反应当地的一个经典范例。
  珞珈山军官练习团:小楼里的巅峰时间
  这一漂亮的校园工程,在近代我国的历史风云中,也铭刻下了武汉这片革新热土上动听的炽热回忆。她不只串连起数十年前可歌可泣的庚子革新业绩,更在很快到来的抗战中,扮演了极其主要的人物。
  在 东湖中学正式建立后数月,全面抗战迸发,不久武汉即变成全国抗战的基地——事实上的战时首都。这一时期,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也变成了其时远东反法西斯运 动的练习基地和主要指挥中枢。在武汉抗战时期,众多党、政、军各级安排借用武汉大学和东湖中校园舍举行各种练习活动或举行主要会议,比如1938年1月的 “基地政治校园格外练习班”,即是寒假时期使用东湖中校园舍举行的,而珞珈山军官练习团,则是最为主要的代表。
  珞珈山军官练习团是在武汉抗 战的布景下,由蒋介石授意而举行的,蒋亲任团长,实践担任人是万耀煌。开始,只要一个练习高档军官的“将官研究班”。而蒋介石随后又方案举行一个规模更 大,参训人员更多的关于中下层军官的“校官研究班”,两班所以合并为“珞珈山军官练习团”。人数众多的校官研究班位于珞珈山国立武汉大校园园内,而人数较 少的将官研究班,上课地址即是在珞珈山西南麓的东湖中学。
  一座小楼的革新史:从庚子革新到武汉抗战
  珞珈山军官练习团的担任人万耀煌
  万 耀煌关于珞珈山的自然风光和校舍条件极为满足。在日记中写道:“此地岗峦崎岖,森林茂密,滨临东湖,山清水秀,气象万千,值此暮春四月在此举行此严重训 练,确有地利、地利、人和之美……练习团使用武汉大学宽阔雄伟之校舍,不只在此受训者心旷神怡,且地处武昌郊区,教学练习不受敌机光临而中辍,实尴尬 得。”
  万耀煌在日记中,还具体记载了珞珈山军官练习团的状况:“这次调训对象,凡未直接参战之部队,副军长、师长、旅长团长甚至营长等均抽 调前来后方,区分为将官班、校官班。”军官练习团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厚,万耀煌广泛约请了其时在武汉的各界名人和要员前来训话授课,包含蒋介石、陈诚、陈立 夫、冯玉祥等。其时,作为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也经常居住在武汉大学“十八栋”的寓所中。万耀煌也约请了周恩来前来为参训军官主讲游击战争。此 外,军官练习团还安排有观赏台儿庄战利品陈设展览、观赏步炮兵射击及战车进犯等等内容。
  这时中德之间的军事协作尚未分裂,珞珈山军官练习团 里也活泼着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的身影。而天天下午五点,兼任团长的蒋介石还亲身对将官班点名训话。珞珈山军官练习团榜首期自1938年4月13日开始编 队,至5月6日毕业,持续多半个月,前来参训的人员更是多达数千人,远远超过了其时武大师生的总人数,“珞珈山上一时英气勃勃,显得一番新气象、新天 地。”
  一座小楼的革新史:从庚子革新到武汉抗战
  蒋介石天天下午亲身对军官练习团参训军官点名。相片拍照地为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内
  6 月10日,万耀煌在向蒋介石报告军官练习团的状况后,蒋介石表明“军官练习团可改称为基地练习团”。7月1日,军官练习团建立,仍由蒋介石兼任团长,安排 上隶属于国民党基地党部,变成了常设的持久组织。国民党的基地练习团是1938年7月在武汉建立的,且其前身即是1938年稍早时分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珞珈 山军官练习团。
  在武汉保卫战时期,基地练习团持续在以珞珈山武汉大校园园和东湖中校园园为主的练习地活动,不断为前哨练习和运送将官人才,直到武汉沦陷前夕才迁往湖南
  在 最后时间,全程担任这一雄伟练习工程的万耀煌毫不掩饰自己对珞珈山这段峥嵘岁月的情感:“建立之初,由我担任,对之豪情极深,临行的处长以上人员祖饯,他 们对我担任尽职精力,表明由衷敬佩,我亦引以为慰。现由李扬敬副教学长带领南迁,我往珞珈山巡视一次,已孤寂荒芜,不堪慨叹。”
  1938年 春夏之际的东湖中学,会集了其时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档军事将领。在这里举行的将官研究班,为我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人类反法西斯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东湖中校园 园里以留念庚子革新之名义建筑的这栋小楼,在武汉抗战的年代洪流中,铭刻下了这段光荣的回忆,也因而增添了更多厚重的历史颜色。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