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墙体广告 丽江市农业科学研讨所副所长和立宣在海拔2670米的“水稻世界屋脊”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发明了亩产447.22公斤和百亩演示区均匀亩产367.82公斤的水稻高产纪录,这是高寒区域粳稻育种的一个国际性打破。
1991年参加作业至今,和立宣成功选育农作物新种类7个,引入演示推行粮食作物新种类30多个,累计推行面积近千万亩;获农业科技成果奖励16项,累计发明经济效益近3亿元。
日前,记者来到丽江市农科所,见到了正坐在电脑前写研讨报告的和立宣。他高高的个子、乌黑的皮肤,话不多,显得有些拘谨,但只需一谈到农业研讨之路时,他就变得善谈起来。
和立宣告诉记者,25年来,他一直想的都是: 要用科技改动农人贫穷现状。高考时,他填报的所有自愿都是农业院校,如愿被西北农业大学选取后,他开端了自个的农业科学研讨生计。在后来的作业中,和立宣 实习了自个的抱负。他辅导实施全市粮食作物集成技能演示推行100万亩以上,为此全市粮食总产打破51万吨,完成11连增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全市经济全部 继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粮食保证。
挑选了农业科学研讨,艰辛之路也就从此开端。 市农科所副所长王绍林回想,他同和立宣一同做水稻研讨时,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骑着自行车,带着午饭,到基地上去调查,作记载。有一次是插秧的季节,但是 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但错过季节的话,对研讨会产生影响。和立宣二话不说,第一个跳下水田,冒着雨在水田里干了一天活。
做农业研讨,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刻都“泡”在基地里,并且天天都重复着相同的作业。很多人受不了那份孤寂,但和立宣却几十年如一日,只需到了田间地头,每一块地步他都要仔细检查,仔细调查有没有病虫害、田间长势状况,并把看到的状况和经验传授给别的农业师。
市农科所农业师宗兴梅说,“和立宣尽管没有出什么农业研讨的专著,但他把农业研讨的论文写在了地步里,他那种爱岗敬业的精力,是我一辈子学习的典范。”
数十年如一日,和立宣收获了自个在水稻研讨上 结出的累累硕果。他选育的丽粳314、丽粳11号取得农业部植物新种类权维护,已成为全省高海拔冷凉稻区的主导种类。他曾取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 奖、农业部粮食生产先进作业者、云南省先进作业者等荣誉,本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作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