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墙体广告 10日上午10时许,十一中宿舍区刘守礼白叟家客厅里,刘守礼坐在茶几边,用手拿着手电筒照着,观而不语。周围,张伟民白叟和别的两个虫迷俯着身子,一边用虫草撩拨蛐蛐,一边说着话,有些热闹。
83岁的刘守礼玩蛐蛐有76年了。刘守礼7岁就开端玩蛐蛐,如今刘老家里大大小小的蛐蛐罐稀有百个,两尾蛐蛐(雄性)和三尾蛐蛐(雌性)加起来有270多只。并且刘老一向有记玩蛐蛐心得和流水账的习气。
也由于刘守礼热心厚道,每年8月立秋过后到11月中旬,他的书房不分白天黑夜,都会充满着蛐蛐“唧唧”的畅鸣声,而他的家里简直天天都有许多虫迷前来沟通,甚至在茶几上摆开战场,“大战”一番。
“不能成天玩,年岁大了,还必须确保自个的休息时间。”刘守礼白叟说,如今天天都在吃药,但却放不下这些蛐蛐。
斗蛐蛐,也叫斗虫、斗蟋蟀,是我国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咱们玩蛐蛐,都是修身养性,图个乐,从不赌钱。”刘老说。
“先称体重,分量相同的蛐蛐放在一同,悄悄牵动它的胡须,两只蛐蛐一照面肯定会斗,输赢即刻见分晓。”客厅里,“战役”在持续。刘老说蛐蛐之间的争斗和许多动物都相同,斗的都是雄性蛐蛐,它们都是为捍卫自个的领地或抢夺配偶权而彼此撕咬,很严酷。“成功的一方会振翅鸣叫,输的一方则逃之夭夭或是退出争斗。蛐蛐的寿数很短,不过一百天摆布。天冷了,室外很难觅到蛐蛐了,这些蛐蛐也会逐步老死,那时咱们也就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