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墙体广告 荆门市引导农民调整种植构造,调减效益低下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高效的作物种类和面积。系列报道“以质为帅,决胜供应侧”播出报道《
荆门农业贴近市场调构造,供应侧变革新气候》。
六月初的江汉平原,四处是一片繁忙的现象,京山县永隆镇的田野里,再也看不到大片大片的棉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的蔬菜大棚,还有成片的玫瑰、山药种植基地。
新河口村的村道旁,800多亩的玫瑰花开得正艳,中间套种的辣椒曾经挂果。而在两年前,这片土地上栽种的全是棉花。新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士春指着一望无边的玫瑰园快乐地说:“如今中间套种的话,我们农户收入一亩田都在5000元以上.有的高达9000元,是原来收入的一倍。”
新河口村村民刘秀英开端并不甘愿种玫瑰,而是守着本人的8亩棉田,结果一季下来,他人收入上万,她却只是保了个本。这下她焦急了,找到村支书,拿出本人的5亩田种玫瑰,中间套种辣椒和甜萝卜,下半年的收入就有一万多。
市场上什么好销种什么,哪个种类效益好就调什么。再过一个多星期,京山县宋河镇罗华清老汉的40亩早熟葡萄就要上市了,他今年新引进的金手指、醉金香等种类,一斤能够卖到50元,一亩地的收入就是三、四万。
和全国很多中央一样,
荆门市的农业构造不再是总量缺乏,而是低效的大宗农产品过剩和生态、优质的农产品偏少,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和供应缺乏同时并存。在这种形势下,
荆门市转变开展方式,调整种植构造,努力健全优化农产品的供应体系。依据市场行情,全市调整减少了棉花和玉米种植面积9万亩,增加水稻、大豆、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同时鼎力推行“香稻嘉鱼“、“稻虾共生”等高效种养形式,全市高效形式的种养面积在去年200万亩的根底上又增加20万亩,占到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