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墙体广告制作 北京警方19日透露,假充公安、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进行电信欺诈案件呈现高发态势,今年以来北京市共发案3300余起,涉案金额5亿余元人民币。
值得重视的是,此类电信欺诈案件的报案人中,50岁以上上当人群较为杰出,共近800人,约占24%,其间70岁以上的白叟有200余人。
据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办案人员介绍,嫌疑人运用的欺诈手法不断花样翻新。违法分子运用互联网、手机、座机、短信等方法,假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以被害人涉嫌毒品违法、洗钱违法、信用卡透支等“违法活动”为由进行欺诈。
北京警方披露了一同典型案件:一名假充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安分局的“警官”致电某女士,称她涉嫌一同上百万元的洗钱案,警方要冻住其名下一切财物。为了配合公安对洗钱案的查询,需求这位女士将一切存款转到“警方”供给的“账户”上。该女士当天就将悉数资金合计110余万元转入了“账户”内。之后她才知道上当上当。
有的嫌疑人还会供给一个所谓“最高检察院”的冒充网站,经过非法途径取得被害人个人信息后,并制作一个假通缉令。因被害人看到通缉令后,轻信了嫌疑人的威望身份,遵从嫌疑人的指挥,经过货台、ATM机、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方法,将大笔资金转入嫌疑人供给的“安全账户”内。
据警方泄漏,在整个欺诈过程中,违法分子都会以保密为由,请求被害人不能挂掉电话,不能与其他人或许家人联络,这会大大降低被害人识破圈套的机率。
警方提示广阔民众,公、检、法机关作为法律部分,底子不存在“安全账户”,也不会运用电话对涉嫌违法进行查询,更不要轻信啥隐秘办案的言辞。但凡经过手机、座机、短信等方法,请求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请一概不要信任,以防止财产损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