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长丰桥下游一百米处的汉江边,铁臂之下,“水上人家”正一座座瓦解坍塌。昨日上午,年过半百的孙维胜独自一人来到船只消纳场,和昔日旧家作别:“瞧,那条长20米、宽3米的大船就是我的家”。
今年,我市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大半年来,汉江晴川桥至永丰桥15.4公里范围内的“水上人家”已全部上岸,95户人家的96艘船,集中处理。
现场,还有部分船只正在报废处理中,水渍明显的水泥隔断和已经腐坏的桌椅摆设仍依稀可见。一周后,经过无害化处理,这批“水上人家”将不复存在。
“汉江‘水上人家’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硚口区城管委(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受地方经济影响,汉江客、货运的运输量逐步萎缩,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改制,省内各地的航运
公司就将船分给职工。大批职工围着汉正街,在汉水上安了家。
最开始的一批“水上人家”白天在汉正街打工,晚上以船为家。找不到工作的,就划着筏子打鱼虾自给自足。码头经济繁荣时,“水上人家”的船只多达几百艘,养活了大批以汉江为生的人。
上世纪90年代,码头经济萎缩。大批“水上人家”纷纷改头换面,或成胶囊旅馆、或成物流仓库。乱搭乱盖、违建排污等乱象丛生。
今年,硚口区成立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整治指挥部,对汉江晴川桥至永丰桥15.4公里范围内的 169艘老旧船舶进行治理,其中私人类船只96艘,企业类船只73艘。私人类船只年久失修,由政府集中处理。企业船只因多为钢制结构,将先行拖运至黄陂武 湖,再由企业自行运至外地拆改。拖离过程中,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有情操作,以奖代补,对自行放弃处置船只的权属所有人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截至目前,96艘私人类船只已全部拖离、集中处理,企业类船只还余21艘。预计年内,全部169艘老旧船舶将全部离岸。
硚口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是修复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母亲河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推进我市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保障航运和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
根据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总体规划和汉江湾总体规划,这一区域将筑景缀绿,实施景观提升工程,建成供市民休闲锻炼观景的公园。在这里,市民可近距离感受母亲河汉江的自然风貌,欣赏到“波澜动远空”的汉江美景。
2009年2月,江汉一桥上游岸边的“水上人家” 记者李永刚 摄
多福路一带的汉江江滩上被人开垦出大片菜地 记者李永刚 摄
“水上人家”船主:
汉江恢复从前平静 “搬家”很值得
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赵志宏
汉江晴川桥至长丰桥15.4公里的老旧船舶治理工作已接近尾声。昨日,从多福路闸口进入汉江岸边,长江日报记者踏上在汉江上停靠数年之久的机驳船,听水手回忆汉江上的生活,见证他们在汉江上的最后时光。
水手们习惯了自在“水上漂”
我市启动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港口无隐患趸船、沿江无乱停乱靠”的要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老旧船舶将全部迁离。
眼下,
武汉汉港运输有限
公司还有14艘船尚未拖离。这些都是三四百吨位的大型驳船,停在汉江边已超过50个年头。
公司刘经理说,上世纪50年代,随着货运量的减少,船渐渐搁置,现在船上只有水手居住。
一位老水手称,早前这里没水没电,炒菜做饭直接从江里舀水,饮水安全没有保障。最怕大风和暴雨天气,虽不至于翻船,但总担心出事,摇摇晃晃地让人坐立难安。
因为环境恶劣,住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大部分船只已作为仓库对外出租。记者现场看到,船上一间起居室只有不到10平方米大小,里面堆满床、柜子、桌椅等家具,狭窄阴暗。堆不下的家具直接摆到船甲板上,有生火的炉子、自行车、衣架等。船上还养着看船的狗。
船正对着的护坡上,就是菜地。肥料散发出的臭味混合着潮湿的空气令人作呕。一同上船的执法人员连连摆头:“住了多年的‘水上人家’就是这样,环境确实脏、乱。”
“很早,我们就听说要搬家”,刘经理说,多年前就有相关部门劝他们搬家,可水手们不干,觉得船上生活挺自在。更何况每月把船租出去,还有好几百元的收入。
习惯了水上生活的人们不愿走,汉江的环境每况愈下:有人开始乱搭乱盖,甚至有人聚众赌博。
依法讲情,对离岸船主适度奖励
据摸底,赖着不走的大多数船都是无港口经营许可证、无岸线使用证、无工商执照的“三无”船舶,其中大多数船只早就应该报废了,但船主纷纷对船只进行违建、接电等非法改装,消防设施也不健全,安全隐患突出。
硚口区城管委(交通局)主任姚碧波称,按照《港口法》规定,这些船属非法停靠。“拖离工作事不宜迟,必须动真格”。
今年,硚口区区政府协调多部门联合执法,要求船主限期离岸。
“弃了船等于舍了家。对于即将上岸的人家来说,治理工作依法也要讲情”,负责人表示,长江沿线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沿江综合整治工作,每个地域的整治模式都有其地域特征,整治没有一个固化模式可以参考,只能因地制宜,因船制宜,因人制宜。
此次整治,硚口区综合整治的总体思路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以奖代补,离岸消化”,即明晰船属后,对离岸船只船主适度奖励。私人船主在限定期限内上岸的,给予2万元补助和1万元奖励;企业船主限期内上岸的,获14万元补助、5万元奖励和1万元拖带费。
尽管不舍,在城管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船主们陆续上岸。船主王洪炎说,不睡“汉江摇篮”,晚上睡觉真的会失眠。不过想想汉江能恢复到从前的平静,也是值得。
也有不配合的船家。硚口区江汉港口岸线环境资源综合整治专班队长王翦说,为了做通船主的工作,很多“水上人家”他去了不下15次,有时根本碰不到人。后来,经过几天的“蹲守”,终于摸清了船主的生活作息规律,才在上午7时前,晚上9时后找到船主做劝说工作。
被菜地包围的护坡已变成绿化带
从汉江晴川桥到长丰桥,记者乘快艇用了近半小时。在晴川桥、江汉桥、陈家墩附近的4处水域,快艇分别短暂停留。“
武汉有着极为丰富的岸线资源, 只可惜很多都被人为占据,比如这4个地方,就是‘水上人家’最为集中的4片水域”,硚口区城管委(交通局)副主任王爱书介绍,以前“水上人家”扎堆的水域 沿岸,违建者“种房”或者种菜,垃圾满地、野草丛生。
这次,15.4公里汉江率先恢复自然岸线,三十里汉江重回如画绿岸。故地重游的“水上人家”孙维胜惊呼:比之前美太多了。
记者现场看到,汉江水面上再看不到密密麻麻的老旧木船,视线一下开阔许多。沿岸局部区域正在进行景观提升工程施工。昔日被菜地包围的护坡,已变成10余米宽的绿化带,被取缔的砂石码头也全部移栽上了绿化苗木。
王爱书表示,今后汉江沿线还将进一步实施景观提升,并适当增加居民活动广场和亲水平台,方便市民休闲、健身。
据了解,我市目前正加紧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长江
武汉段的部分岸线也在一步步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