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墙体广告 6月21日,青川县茶坝乡范家山,近乎绝迹的“川北薅秧锣鼓”在山中回旋,百余名正在坡地为玉米除草的乡民充沛享受着劳作的愉悦,深重的体力劳作在笑声中变得轻松……
薅草锣鼓是一种汉族民乐,是广泛撒播于四川北部山区乡村的群众性汉族民间文明,俗称"打锣鼓草"、"薅锣鼓草"、"撵锣鼓草",其中尤以青川薅草锣鼓最具代表性。2006年,川北薅草锣鼓经国务院同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由本地声威较高的两名老者敲锣(俗称“歌郎”)、打鼓(俗称“联手”、“同路”),有节奏地边敲边打边歌唱,再现了薅草锣鼓牵线子、扎盖子(起歌头或排歌头)、安五方(或拜五方)、说正文、耍歌子、办交代等进程。
早上八点左右,锣声一响,就奉告人们该出工了。锣手走在前面,其余人闻声跟在后边,在山间小道上逐步连成一线,俗称“牵线子”。抵达农活目的 地,歌郎首要起歌头,在锣鼓齐鸣中高腔开场。接下来是“安五方”,歌郎拜东、西、南、北、中五方神灵,拜天、地、人,讲究“有利地势、有利地势、人和”。
在劳作中占去大多数时间的是说正文,唱词内容既有成书的唱本,也有汉族民间口头撒播的有固定格局的七字文或十字文。
劳作中,若发现有人掉队掉队了,“歌郎” 、“联手”就会来到其死后,用力敲锣打鼓,鼓励催促掉队者赶上来。
活动现场,歌郎引吭高歌、热情飞扬,劳作者迅速除草、你追我赶,呈现出鼓乐喧天、欢歌笑语的热烈局面。
歇气时,辛苦劳作的老百姓用火烧馍配老鹰茶“打腰台”(吃加餐),局面别有一番风味。男女山歌对唱,歌词随编随唱,内容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极富稠密的乡土气息。
据悉,由于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传承人大多年逾古稀,川北薅草锣鼓正接近失传的风险。
为了更好开掘、传承和立异薅草锣鼓的文明内涵,引导老百姓进一步了解传统、知道传统、喜欢传统,促进人与自然调和共处,茶坝乡再次安排乡民,举办了这次“薅秧锣鼓”活动,协助留守老人除去玉米地里杂草。
新美广告公司;http://www.hbxmad.com/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