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滨州历史上的流通货币

滨州历史上的流通货币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3年05月31日 10:05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山东滨州墙体广告

滨州境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聚居,商朝属蒲姑国,春秋时期为齐国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相对发达,货币历史源远流长。据市文物处收藏的商代贝币考证,大约在距今3000多年前,境内已有实物货币出现。

 自春秋中叶起,境内主要流通齐国刀币。据《博兴县志》载,齐刀币主要有齐之法化(俗称四字刀)、即墨之法化(俗称“五字刀”)、安阳之法化(俗称“安阳刀”)和齐法化(俗称三字刀)等刀币。战国末期,开始出现圆形方孔钱,主要有賹四化和賹六化等。燕国的刀币也有流通。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废除六国货币,统行 “半两”钱和黄金。“半两”钱为圆形方孔,以铢两为计算单位。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半两”钱停止使用,统行“五铢”钱和黄金,间有白银流通,直至隋末。自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废“五铢”行“通宝”起,铜钱就作为通行宝货普及民间,境内“开元通宝”流通甚广。唐代中叶以后,白银流通逐渐增多。宋代出现了纸币,与铜钱同时流通,白银的货币作用逐渐增强。金灭北宋后,历代都不以黄金为货币。元代开始推行钞法,用银多于用钱。明代以钞为主,以钱为辅。清代以钱为主,银钱并用。明清两代均推行官制铜钱,为与旧钱、私钱相区别,便将本朝官制铜钱称为制钱。

  清代以前,多以银两结算。境内流通的银两主要有大锭、中锭、小锭、碎银。大锭,俗称元宝,马蹄形,俗称“马蹄银”,大者50两,小者30两、20两不等;中锭、小锭俗称元锞,中锭锤形,重10两左右,小锭馒头形,重1~8两不等;碎银,系整锭割裂而成,散碎不成形,均在1两以下,专供找补尾数或零用。自清代中叶起,随着外国银元流入,境内开始流通银元。银元俗称“洋钱”或“大洋”。外国银元主要有:币面镌有鹰鸟图案的墨西哥银币,俗称“鹰洋”;币面镌有人执仗站立图案的英国银币,俗称“人洋”或“站洋”;币面镌有龙纹图案的日本银币,俗称“龙洋”或“龙番”;币面镌有人像双柱图案的西班牙银币,俗称“本洋”;币面镌有骑马持剑人像图案荷兰银元,俗称“马剑洋”。随着银元、铜元逐渐兴起,制钱制度、银两制度均已动摇,但制钱、银两并未废除。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官铸银元开始流通,先后在境内流通的有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大清银元(俗称宣统元宝)。清末,德、英、俄、日等外国银行,不经中国政府许可,擅自发行纸币,用以吸收中国银元,扩大经济侵略,操纵金融市场。

  民国前期,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主权不完整,币制不统一,除法定国币外,土杂币充斥市场。各系军阀均以铸币发钞为筹款方法,银元、铜元被划地流通。银价被外国银行操纵,各式各样的兑换券五花八门,且常常不能兑现,人民大众饱受中外势力货币掠夺之苦。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将银币铸造权收归中央,并实施“废两改元”。规定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交易。同年起,发行“船洋”银元,其正面图案铸孙中山身着汉装的侧面头像,背面图案是双桅帆船放洋图。此后,“船洋”和北洋政府铸造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俗称袁大头)、“开国纪念币”等一起,逐渐取代了流通于市面的清代银元和外国银元。

  除主币外,市场贸易找补尾数常使用辅币。银元辅币称银角、毫子,面额有伍分、壹角、贰角、伍角4种。滨州境内流通最多的是伍分、壹角、贰角3种。铜铸辅币有铜钱 (圆形方孔钱,俗称“老钱”)和铜元(园形无孔,俗称“铜子”)。铜钱于民国初年逐渐淘汰。清末民初流通的铜元面值有很多,其中境内使用最多的是拾文(小铜子)和贰拾文(大铜子)的两种,而壹文、贰文、伍文、伍拾文、壹佰文、贰佰文、伍佰文等面值铜元也有少数流通。抗战时期沦陷区强制使用伪联银币,抢购铜元,此后,市场上金属辅币逐渐消失。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元。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元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元一元。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搜刮物资,掠夺财富,通过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俗称“准备票”),在沦陷区强制流通。初期面额主币仅有壹元券,辅币有壹角、贰角、伍角、壹分、 贰分、伍分6种。后来由于日伪政府大量发行伪币,引起物价暴涨,伪币贬值,面额不断膨胀,由最初的壹元发展到伍千元,劳动人民一日所得,翌日即成废纸一堆。

  国民党统治区的地方政府和武装,也在驻地滥印乱发钞票,强迫民众使用,以搜刮民脂民膏。例如,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在沾化一带发行“鲁北行署兑换券”,国民党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在惠民发行“五区流通券”,国民党保安第十一团团长周胜芳与国民党别动队第十三支队司令朱仲山共同发行“裕民”号货币,国民党保安六旅旅长张子良在无棣发行“民生银行票”,国民党保安十一旅旅长张景南在邹平发行“地方流通券”等。除此之外,各地发行的土杂票更是多如牛毛。以沾化为例,除“鲁北行署兑换券”外,鲁北行署直辖第三旅二团团长张俊亭兼任国民党沾化县政府县长后,又发行“临时救济券”,而沾化县的三、四、五等区也各自发行“流通券”(俗称为“白票”),面额有壹角、贰角、伍角3种。国统区土杂票的泛滥,造成了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1938年8月,抗日民主政府为抵制日伪顽的经济掠夺,保护人民利益,掌握金融市场主动权,成立了北海银行,并发行北海银行币,在抗日根据地流通使用。1940年6月,北海银行清河分行成立,发行带有“清河”字样的北海银行币,有一元券和一角、二角辅币。同时发行益、寿、临、广流通券。1941年,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发行带“冀鲁边”字样的北海银行币。1942年春,垦区抗日根据地设立北海银行清河分行沾化办事处。1943年秋,清河分行与冀鲁边区分行随区划变动而合并为渤海分行,发行带“渤海”字样的北海银行币。1946年,华中银行币与北海银行币在境内等价流通。是年冬,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华北银行的鲁西币、冀南币、晋察冀边币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农民币,都流入境内,当时只作兑换不准流通。解放区人民政府为维护人民利益,以北海币对法币1比100元的比率,兑换群众手中所存法币。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1949年1月10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共有壹元、伍元、拾元、贰拾元、伍拾元、壹百元、贰百元、伍百元、壹千元、伍千元、壹万元、伍万元等12个券种,62个版别,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大解放区统一流通。1953年,全国统一金融,北海银行币遂为人民币所取代,并以人民币对北海银行币1:100的比价回收。至此,人民币成为全国惟一合法货币。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1987年4月27日、1999年10月1日起发行了第二、三、四、五套人民币。

  (1)齐刀币:齐之法化 (2)战国圆形方孔钱:賹四化 (3)唐代开元通宝 (4)清代元宝 (5)民国银元 (6)1940年6月至1943年秋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发行的带有“清河”字样的北海银行币 (7)1943年秋至1948年11月北海银行渤海分行发行的带“渤海”字样的北海银行币。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