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墙体广告 赤军靠木船浮桥奇袭的鸭池河,经过80年的时光变迁,阅历了木船、铁壳船、铁索桥、钢混水泥桥,到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和世界最大的山区斜拉桥,衔接
贵阳与
毕节方向高速公路。近来,记者沿着赤军脚印,走进乌江上游
贵阳观山湖与
毕节黔西接壤的鸭池河。
记者从黔西方向沿着国道来到位于乌江鸭池河畔,一座“赤军强渡乌江天险纪念碑”竖立在眼前:碑体第一级高3.6米,标明赤军渡河的时间;第二级高1.25米,标明建碑时间;基地石刻杜鹃花,标明黔西县各族人民向赤军献花。碑顶塑像高2.6米,象征红二、六军团;塑像体现船工力撑木船,船载3名赤军兵士破浪前进。
发源于
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乌江有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两源自化屋基汇流,二水合而为鸭池河(鸭池河是彝语“欧茨液”的谐音,“欧茨”是彝族家支名,“液”在彝语里意为水。)河水穿
山东行,劈出峡谷天险。
鸭池河是
清镇至
毕节驿道上的主要津梁,这儿曾有一座粗陋的铁索吊桥,建于清代,毁于咸丰八年(1858年),这今后无力再建,便改为滑索纤渡。
1957年,国家开工建筑钢桁构加劲柔性单孔悬索吊桥,1958年7月1日建成通车。开始是从赤军渡头用木船摆渡,后来是铁索桥,车辆排队单边放行,车辆在上面通行还有时间规矩。其时从黔西到
贵阳,早上出门,黑夜才能到,路上常常堵车。
1997年12月31日,铁索桥旁全长176米的钢混结构鸭池河大桥建成通车后,车辆可以直接穿行,铁索桥正式退役。
2001年10月,贵毕公路建成通车后,这儿不再是
贵阳至
毕节仅有之路。鸭池河大桥往日的繁忙景象褪去。
2012年12月,国家开工建设贵黔高速公路鸭池河大桥。2016年8月全线建成通车。该特大桥主跨800米、全长1450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成为世界山区斜拉桥之最。现在,
贵阳至黔西行车从2小时缩短为50分钟,成为
贵阳通往
毕节首选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