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
墙体广告 走进
赤水河畔的习水县土
乡镇,你会被这儿厚重的历史文明和稠密的赤色文明所感染。这儿不仅是古时川盐入黔的主要码头和集散地,更是誉满天下的赤军渡头。
80多年前,赤军长征来到土城,在青杠坡战役失利后,进行了战略转移,一渡
赤水河进入
四川古蔺县,由此掀开四渡
赤水的前奏。
绚烂的长征文明
据党史材料记载,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赤军挥师北上。1月24日,红一军团率先进占土城,随后中心纵队和三、五军团连续抵达土城。
在赤军还未到土城前,国民党就诽谤赤军实施“共产共妻”,到处“烧杀奸淫”,搞得土城的老百姓人心惶惶,纷繁逃往乡间。
“可事实上赤军到土城后,纪律严明,对民众秋毫不犯。”习水本地的赤色专家陈云坤说,赤军进入土城后,部队人多,许多兵士自觉睡在民房屋檐下,他们活跃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还开仓放粮、放盐,给老百姓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后来赤军一渡
赤水河时,需求建立浮桥,老百姓纷繁自愿拿出自家的门板,让部队安全渡过
赤水河。
至今,土
乡镇还保留着赤军干部会议会址、赤军总司令部、我国女赤军留念馆、青杠坡勇士留念园等1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40余处主要遗址、长征文明旧址,为土
乡镇增添了一份丰盛的革命历史遗产,留下了绚烂的长征文明和永存的赤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