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保护唐代扬州千年石塔

保护唐代扬州千年石塔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5年12月02日 04:12 相关案例:

  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市区文昌中路基地绿岛内,有一座唐代石塔历经风雨,天天都有很多行人、车辆从它身旁仓促而过。记者昨从我市文物部分获悉,这座千年石塔的维护,已提上议事日程江苏扬州墙体广告。专家建议,最好将千年石塔全体搬至扬州博物馆妥善维护,使其延年益寿。
  1
  扬州最大最完好石质文物
  木兰院唐代石塔亟盼维护
  现存的唐代扬州石质文物中,坐落市区文昌中路基江苏扬州墙体广告地绿岛内的木兰院石塔,最广为人知。
  整 座石塔外型稳重挺秀、技术精深,表现了唐代扬州石刻工匠的高明技艺。这座石塔为六角五层楼阁式,通高10.09米,仔细看,你会发现,各面雕有鹿、马、牛 等吉利纹饰,座上石栏雕有云龙、莲花图案,为明清个性雕饰。塔身向上逐层收小,每层转角处雕制圆形倚柱。塔顶六角攒尖式,葫芦形塔刹。三、五层南北两面各 辟一江苏扬州墙体广告拱门,其他各层各面均有高浮雕佛像,共24尊。
  木兰院石塔现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扬州文物专家顾风称,扬州现存的唐宋时期的石质文物不少,可是,木兰院石塔是现在扬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的。
  “唐代石塔现在状况不佳。”市文物部分有关负责江苏扬州墙体广告人对这座千年石塔的现状很是忧虑,由于它位居扬州主干道文昌中路的中心,天天都会遭受汽车尾气污染,车辆从它周围经过,也会对其发生振荡损坏。这位负责人希望经过本报寻求专家定见,倾听社会反映。
  2
  专家建议搬至室内维护
  仿制一石塔陈列在现在方位
  千 年石塔如何维护才干延年益寿?扬州文明专家韦明铧以为,石塔的维护无非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即是原地维护,给石塔量身打造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防止外部环境 对石塔的损伤,可是本钱太高;还有一种方法即是将唐代石塔搬至扬州博物馆保管,然后依照本来的容貌仿制一座石塔陈列在现在的方位,这种方法对比经济实 惠。”
  昨日,听闻千年石塔的维护已提上议事日程,顾风很欢喜。他说,这座石塔在室外,并且在路中心,它的维护确实是一个疑问,自然环境和汽车尾气对它有“损伤”,而因终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石塔外表已呈现风化景象,有的地方已掉落了。
  “其 实,多年前,文物部分就开端思考石塔的维护事宜。”顾风也以为,对千年石塔最好的维护方法即是将其搬至室内维护,“能够将石塔搬到扬州博物馆内,使这件珍 贵的文物得到妥善维护,得以延年益寿,可继续使用。一起,依照原大或者略微大一点的尺寸仿制一座石塔,陈列在现在的方位,使石塔不会在大家的记忆中消失, 这可算是一举两得了。”
  顾风着重,将石塔全体“搬迁”,需求做一个计划设计,也需求对石塔进行一次精确的测绘,而测绘得到的信息, 不仅能够作为仿制石塔的第一手材料,也能够获取石塔的档案。一起,顾风以为,在对石塔精确测绘和全体“搬迁”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该石塔加以研讨,例如能够 考证石塔下面是不是有地宫,以及它在历史上的搬迁状况等。由于以前获取的石塔的材料还不够完好。
  3
  经过本报广集民意
  放眼全国物色最好补葺计划
  木兰院唐代石塔现已成为扬州的标志,江苏扬州墙体广告也是扬州的乡愁地点。关于这座木兰院唐代石塔的维护,市文物部分经过本报广集民意,假如您对石塔的维护有好的建议,无妨拨打96496通知咱们。经过专家和市民的才智,一起维护好这座城市地标。
  此外,市文物部分有关负责人通江苏扬州墙体广告知记者,他们正放眼全国,物色唐代石塔最好补葺计划。
  【连接】
  石塔历经几回“搬迁”
  据我市文物部分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千年石塔经历过几回“搬迁”。
  木 兰院石塔始建于唐开成三年(838),原在西门外古木兰院内,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移建于此。据光绪《江都县志》记载,南宋宝祐年间 (1253—1258)及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修。清乾隆年间,扬州知府李逢春将石塔落地重修,并将唐时《藏舍利石塔记碑》砌入塔下,增建 石栏,因而,塔上有不少清代补充的石构件,1964年大修。1978年开辟石塔路,寺庙建筑大部撤除,石塔原地保存,即今文昌西路美化岛中。
  【掌故】
  “饭后钟”典故撒播至今
  阮元曾多次去木兰院踏访
  现在,唐代木兰院现已化为乌有,只要唐代石塔和一旁的明崇祯年间建筑的楠木厅,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当 年发生在木兰院的‘饭后钟’的典故撒播至今。”扬州文史专家黄继林叙述道,唐代王播少孤贫,就食于石塔寺,随僧众听钟声就餐,久之,为寺僧所讨厌。有一 次,故意先吃后敲钟,让他扑了个空,待王播赶到,僧众现已餐毕,使王播十分尴尬,乃题诗两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于寺壁而去。后来,王 播离寺他去,发奋攻读,踏上宦途,并当上淮南节度使,回扬州就任。当他重访木兰院时,当年写在墙上的诗句没有被擦掉,和尚们传闻当年赶斋的王播成了节度使 大人,赶忙用碧纱把墙上那两句诗笼罩了起来。王播看到感慨万千,在后面又续了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现在始得碧纱笼。”
  王播踏上宦途今后,却只为谋求权势,毫不痛惜大众,当了宰相今后愈加张狂地搜刮民脂民膏,还经过卖官鬻爵的方式来敏捷聚敛钱财。好在苍天有眼,王播做宰相一年不到就患了绝症,一命呜呼了。
  苏轼在任扬州知州时,曾就王播写过一首诗,最后几句是“斋厨养若人,无益只贻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苏轼以为,木兰院的斋饭给王播这么的人吃,那是在养虎贻患;那些和尚之所以饭后敲钟,不给王播饭吃,那是他们具有法眼,看穿了王播。
  黄继林说,从唐代到清代甚至现在,都有很多人寻访古木兰院,清代大专家阮元即是其中之一。现在,在瘦西湖东岸的七只铁镬中,就有一只铁镬本来是木兰院的,上面还有阮元的题字。
  记者 陶敏 拍摄 张卓君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