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墙体广告 近年来,
长沙施行“一江五河”截污改造,成效显著。图为浏阳河风光带。
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十月的三湘大地,诗意的画面在实际中呈现。湘江远眺,一江碧波汩汩北上,西岸尽显诗情画意,东岸满眼富贵靓丽。
污染少了、河道畅了、水质好了、风光美了,如今的湘江,变成
长沙市水生态文明建造新图景的一个缩影。
在具有“山水洲城”共同面貌的
长沙,水早已嵌入这座城市的魂灵。
加强工程建造:
让水留下来、蓄得住
湘江以母亲河的身份,从
长沙穿城而过。望着这悠悠江水,
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李增加对四年多前湘江的“断流之痛”难以忘怀。
“2012年1月,湘江
长沙段到达创纪录的历史最枯水位22.6米,城区几座水厂供水紧急,不得不选用上游水库调水、延伸取水口和限航等应急办法来确保
长沙城市的取水安全。”李增加说。
不只有湘江穿城而过,还有浏阳河、捞刀河等11条支流在城区汇入,这样一座丰水城市为何还会缺水?
“
长沙过境水量大,但也存在时空散布不平等特点,有时时节性缺水严峻。”李增加说,水量时空散布不均还导致
长沙洪涝灾害不断。
如今,这座水库正常蓄水位29.7米、库容6.75亿立方米的湘江
长沙归纳纽带工程处理了枯水时节长株潭三市供水缺少的疑问。洪涝要挟也有所减缓——现在,
长沙市588座病险水库悉数完结除险加固,25万余亩主干山塘完结清淤扩容,蓄、引、提水量达25亿立方米。
充分利用雨洪资本,持续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水沟清淤扩容、大型河坝水闸和城区湿地湖泊建造等增蓄工程的推动力度,将雨水、江河的过境水“留下来”,这是
长沙与水共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