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墙体广告 中国人有在新年第一天登高祈福的风俗。
江苏南京墙体广告上个月刚刚开门迎客的大回报寺遗址公园,成为
南京市民新年登高祈福的又一个好去处。昨日,遗址公园内涌入了5000多名市民游客,不少市民携家带口来到大回报塔登高祈福,还有一些原住民则重游故地“踏古寻根”。
故地重游:
一口古井引发儿时回想
登塔祈福:
拍下新年第一张“全家福”知恩念恩:
四代同堂共尝“回报饼”
78 岁的王素琴、70岁的王翠琴昨日带着自个的儿孙来到大回报寺遗址公园,老姐妹刚进门便开端寻找自个本来家的方位。“咱们本来住在扫帚巷小学周围,住了50 多年,直至2006年拆迁才搬离。”
江苏南京墙体广告王素琴通知记者,自个的老公公是晨光厂第一批职工,当年还获得过劳动模范的称号。老姐妹走过香水河桥后,才逐步辨认出 “家”的方位,“应该就在公园大门和大回报塔中心这一段,靠近北面中华门的方位。”
在大回报寺遗址范围内考古出土了17口古井。王素琴的女儿吴静通知记者,从前巷弄里有不少老井,很多孩子会围着井沿嬉戏游玩。老姐妹表明,“这次来,咱们还想看看这些老井。”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她们来到已被完好维护的一口古井旁。“这口井的水冬暖夏凉,夏天将西瓜放在里边冰镇一下再吃,肯定是祛暑的好食物。到了冬季,街巷里边的大嫂都会到井边上洗衣服,因为到了冬季井水不冻手。”
登塔祈福:
拍下新年第一张“全家福”
在回想往昔的一同,老姐妹也感叹,没想到从前寓居的街巷之下,竟然有当年北宋可政大师瘗埋佛顶骨舍利的长干寺地宫。
作为遗址公园的中心景象,不少市民会来到供奉感应舍利的地宫,供奉鲜花、瞻礼舍利圣物,祈愿新年能有个好运程。老姐妹俩如今均是四代同堂,带着后代在地宫瞻礼后,开端预备登塔。
大回报塔建于明代大回报寺琉璃塔的旧址之上,新塔高93.157米,标高108米,在传承前史回想的一同,也起到维护地宫的效果。看到不少市民在塔下合影,老姐妹也呼唤后代在此拍下新年的第一张“全家福”。
知恩念恩:
四代同堂共尝“回报饼”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
江苏南京墙体广告大回报寺及其琉璃浮屠,是明成祖朱棣在预备迁都北京时,为酬谢爸爸妈妈之恩而决议兴修的。因而,在游客纪念品商铺最受期待的就是由绿豆、芝麻、五仁等素馅制成的“回报饼”。
江苏南京墙体广告本年94岁的谢爱华也是四代同堂,昨日她带着后代来到大回报寺遗址公园,一同品尝了遗址公园赠送的“回报饼”。工作人员介绍说,将“回报饼”作为特征纪念品,也是期望参观者能从中领会知恩、念恩、回报的理念。
因为腿脚不便,谢爱华坐在轮椅上由两名孙女邵莉和邵云推广游览。“
江苏南京墙体广告几年前换了新房子后宽阔了不少,如今和儿孙们住在一同,感受自个很年轻。”谢爱华说,儿女都很孝顺,不过他们也都现已60多岁了,所以家里不少工作都是孙子辈帮着做。
江苏南京墙体广告在九龙大厦工作的邵莉是老人的孙女,虽然不好老人住在一同,但常常回去帮老人洗澡,帮爸爸妈妈以及奶奶洗衣服,“我是奶奶从小带大的,如今照顾她老人家也是应该的。”邵莉说,“家里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过节就餐,屋子里两桌都不行坐。” 本报记者 朱彦
来源: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