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红旗漫卷汉江映,樱杆挺拔秦岭平 “新长征人”练红宁的楹联情结

红旗漫卷汉江映,樱杆挺拔秦岭平 “新长征人”练红宁的楹联情结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2月26日 12:02 相关案例:

  江苏手绘墙体广告  “海天一览一天海,宁沪全赢全沪宁”、“建出一球新世界,设成万缕秀天地”、“红旗漫卷汉江映,樱杆挺立秦岭平”……新年现已过完,“新长征人”练红宁这几天却还在回复战友的新年问好信息,这些楹联都是他新年时期三走长征路时,使用空地时刻想出来的,战友们收到这些信息后,纷繁点赞。
  忆军旅年月踏长征漫道
  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的网络红人练红宁,号称“新长征人”,也称“独行侠”、“今世徐霞客”。2004-2006年,他先后孤访长征路、长城和长江,变成我国首位独访“三长”成功的现役武士。20年前改行到南京的练红宁,持续使用网络名人效应,宣扬红军长征精力,宏扬长征文明,并于2009年4月交叉完成了渡江战役战地行。
  今年2月6日,练红宁再次背上行囊持续进行三走长征路(红四方面军)征途。动身前,练红宁把自个的计划发到了兄弟圈。圈内的战友们纷繁点赞,一同表明期望他在征途中多发图像,注意安全。
  旅居浙江上虞的安徽青阳人董多满是练红宁30年前的新兵班长,上一年,受新兵连战友托付,练红宁经过安徽池州《九华晨刊》找到了失联30年的老班长并特地前去看望。今年新年之际,正在长征路上的练红宁,给班长发的新年贺语即是一副对联:“文武双全过军旅,满足满心拜大年。”
  收到贺语后,老班长又惊又喜。“经过媒体,我联络上了老班长,特地去浙江看过他一次。不过,后来由于我们作业日子都比较忙,没有时刻碰头,平常只要逢年过节发发问好短信,或许在微信兄弟圈内了解互相日子的近况。他收到我的对联后,特别高兴,称当年一同从戎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练红宁通知记者。
  练红宁说,这副对联并不是随心所欲创造的。当年从戎时,老班长站军姿是有名的,自个当年出黑板报等作业也得到了老班长的不少点拨。因而,在练红宁看来,老班长是位文武双全的人。练红宁也觉得自个和老班长一向都是心贴心,尽管退役后互相有了各自的日子,但不管身在何处,忙什么,依旧不时挂念着对方。
  结崇奉白叟传长征精力
  在信阳,练红宁遇到了从前两次骑着三轮车,夫妻一同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李建造白叟。练红宁通知记者,自个一向很重视重走长征路的音讯。李建造白叟的业绩感染着自个,他一向想找机会去访问这对老夫妻,和他们聊聊重走长征路上的故事。
  经过曲折联络,练红宁总算见到了60多岁的李建造。在信阳,白叟带着练红宁走进鄂豫皖革新纪念馆,听讲解员介绍讲解。一同,在练红宁重走长征路的征途上,白叟还给了他不少指导定见。脱离信阳后,练红宁特意为白叟发去了嵌名的一副对联和一首诗以表达谢谢之情。
  对联为:“建出一球新世界,设成万缕秀天地。”练红宁说,这副对联的意思是社会在开展前进,日子越来越精彩夸姣。李建造配偶重走长征路的精力值得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送给白叟的诗,练红宁是这么写的:“李家配偶走长征,建驾自行数万程。设问访红英烈祭,好人传递是德能。”他期望,重走长征路的精力可以得到传承。
  在革新老区四川通江县,练红宁访问了98岁的老红军任群和他91岁的老伴黄凤祥,于是写成嵌名诗和联。诗为:“勤勤恳恳数十年,大众全都点赞言。凤聚暖巢恩爱美,吉祥喜庆享明日。”联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祥云飞度芳华美。凤由春夏秋冬日,群雁行腾部队齐。”
  “既把自个对老红军的慕名抒情出来,又将自个对老红军的祝愿体现其间。这些对联都是我自个的原创,依据人物作业特征、性格特征以及我对他们的印象创造而来。对联讲究对仗,所以有的对联创造起来很不容易,也许几天才干想好。”练红宁说。
  以联为媒寄情入联
  关于南京一名叫“沙漠”的知名拥武士,练红宁则送出了充溢兵味的对联:“沙海从林兵列阵,漠河岸水将戍边。”对姑苏的老战友,则将地名嵌到联里:“定得好梦姑苏美,奇出新天满地春。”而送给一位叫牛刚的兄弟的则是“牛气冲天谁敢比,刚烈惊地汝难如”,让人读来充溢雅趣。他送给一位军嫂的则是赞许与鼓励:“陈缘军嫂皆追士,妍美佳人独爱兵。”
  练红宁说,南京是楹联之都,传承传达楹联文明是南京市民的责任和职责。用楹联表达短信拜年,不仅言简意赅,而且赋有特性特征,朗朗上口,易于回忆,甚至难忘铭刻,既避免了拜年语大路货一个模子,也让对方感到新鲜。
  练红宁通知记者,他学习楹联是从五六年前开端的。“我是听了我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楹联研讨会副会长郭殿崇教师,和金陵楹联名家袁裕陵教师的课,入门并喜爱上楹联这门我国传统文明的。”练红宁表明,他平常喜爱写诗,在上两位名家的楹联课前,只懂押韵,不明白平仄,是两位名家的点拨教授把他领进了楹联这道门。
  “尽管这些对联未必完美,但将对方姓名嵌进入,自身即是一种尊敬和问候。当然,写对联不也许一蹴即至,有的需求养一养,比及成熟才干发出,有的需求创意来了才有词儿。”练红宁通知记者,现在现已回复的短信对联有40多条,还有十几条由于战友的姓名是双字,创造起来比较难,所以还没有回复。
  练红宁说,等悉数创造好这些拜年对联后,他会一同放到网上“晒一晒”,让我们一同来品读,让一切和自个有相同从戎阅历的人,一同回忆当年一同走过的年月。练红宁说自个有对联情结,像他相同的人不在少数。
  喜爱研讨对联的人出门玩耍,总要品读一下亭台楼阁上的对联,对人、对事有感而发时,不管何时何地都会即兴发挥创造一副对联。对联,作为流传千百年的一种传统文明,精炼的文字暗含着无量的才智。痴迷对联的人每次读到一副好对联,总感受有一种震慑,不管是文字对仗的华美,仍是思维内在的深入,都会给自个的心灵带来很大冲击。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