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组织是基层
大众自治组织。我省有2万多个城乡社区,8000 万
江苏人就生活在一个个“细胞”中。长期以来,社区无法成为政府的“腿”,回归自治成“痛点”。3月30日,全省创新社区管理工作推进会在
无锡召开,讨论 社区新定位,尝试“微自治”,让居民取得更多效劳和归属感。
轻装上阵回归自治
社区通常盖章多、担负重,
常州市下力气取消不应由社区承当的任务32项,减幅23%。
常州市副市长张云云引见,市区纸质台账已被全部取消,部门任务下到社区必需费随事走、购置效劳;新增创立评选一概不得进入社区。社区盖章依法只保存20项,撤销60项。
“经过一年多的强力减负,这一‘顽疾’已有显著改善。”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引见,往常全省社区台账和挂牌普遍少了七成,创立评选、工作任务、盖章等少了六成,社区“轻装上阵”,向“自治”和“效劳”本位回归。
甩掉“行政脸”,社区本来该长啥样?
无锡市梁溪区美湖社区墙上排着今年的社区活动“菜单”:一碗腊八粥、夏至馄饨那些事儿,七夕送她一支玫瑰 花……1-12月,月月有节目。这个拆迁安顿社区实行弹性工作制,社工不坐班,完成规则任务后错时上下班,也无固定办公室,依据居民需求自在选择上门效劳 时间。“多数居民白昼上班,我们选在下午4点到晚上8点走访,小区房屋维修、邻里纠葛等上门调解,现场办公。”社工李明引见,处置结果如何,居民还能在 APP上点评。
“全省2万多个社区,在相貌形态、生机气质上都发作着质的变化。”侯学元坦言,我省社区已根本跨过“由重硬件建立向重才能建立转变”的重要拐点,走上了重内涵、重效劳的轨道,减负后如何真正沉下心来效劳居民、满足
大众需求,任重道远。
“微自治”催生效劳社会化
社区回归自治,催生大量新诉求。全省约有10万个注册或备案社会组织,正在探究为
大众提供多样化效劳。
梁溪区惠景社区自查“家底”后发现,辖区内有58名肉体残疾人、328名两劳人员,142名吸毒人员……这些人群需求复杂,仅靠社区本身很难匹 配效劳。社区党委书记戴文粱决议社会化多元共治:“惠心园”项目效劳精残人士,他们出院后可到社区康复站康复,病员发病率逐年降落;“善行”社会事务所进 驻,着手矫治100多名吸毒人员,稳定了社区和家庭……目前,仅惠景社区,政府购置效劳项目就有35万元,效劳社会化转型开端起步。
苏州市副市长盛蕾引见,
苏州已累计投入1亿元购置900个公益项目,百万人受益。该市还停止为期两年的社区效劳社会化试点,一揽子打包向专业社工机构购置效劳,机构按合同标的派全职社工常驻社区。
本人管本人,幸福感更强。走进
江阴市山泉村,记者见识了什么是“
新乡村社区”:没有请物管
公司,村民本人清算家前屋后,停止渣滓分类;村礼堂评 书场常常爆满,收场前前两排座位都空着,留给外村人……像拆迁房重建、户型选择及设计之类大事,同样充沛征集农民意愿。村庄改造后,家家一楼让老人寓居, 儿女楼上住。“住远了照顾不到,住一同有矛盾,这样最好!”76岁的华永兴和二儿子一家住楼上楼下,安享着暮年。
“社区‘微自治’,才干打通社会管理的‘毛细血管’。”
徐州市云龙区副区长贺恒松说,该区90%老旧小区成立了楼栋自管理事会,一个楼栋的事由住户磋商着办,人数少了,效率高了,处理了以前居民代表大会召集难、达成共识难的问题。
“社区效劳社会化是今后开展方向,也是社区‘微自治’的必然途径。”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立处处长仲锦说,购置社会组织效劳已在全省铺开,“微自治”正向小区、自然村、门栋延伸。
“社区+”引发乘数效应
在
扬州广陵区,荷花池等16个社区竟成立了本人的“社区学院”。副区长胡明寿引见,这是一家公益互助组织,居民想继续教育、技艺培训,可在家门口取得各类非学历课程。去年,有2.15万人次来这里上学。
社区链接各种资源,老百姓得以家门口享效劳。“社区+互联网”,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腿。刚由三个区兼并的梁溪区,人口多,居民诉求复杂。区 里统一研发了“聪慧民生通”APP,已有15%的居民下载客户端,每天处置事务40多件。社工走访要“有图有真相”,带着
手机,实时实地拍照上传现场。街 道管理员和分管指导在后台及时回复处置,违章搭建、乱设摊点、违禁停车等顽症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为提升社区大平台作用,改造提升300个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已列入今年省政府10件民生实事。过去的5年,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撬动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6.7亿元,新增社区效劳用房达161.5万平方米。目前,全省城乡社区90%以上都建有400平方米的综合效劳中心。
“社区是一片沃土和富矿,只需充沛链接资源,用心耕耘,就能给居民带来更多取得感。”在侯学元看来,让“社区+”发挥乘数效应,多元管理,效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