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安吉县递铺镇的胡先生回乡祭祖,发现递铺港又变了:两岸的驳坎和栏杆不见了,河水落差处建起了水埠头,站在埠头上,还能看见鱼儿三五成群在畅游。
跟着我省“五水共治”、漂亮
乡村建造的深化,垃圾河、黑臭河消失了。为防洪防汛,各地用浆石砌起坚固堤岸,既整齐漂亮,又保一方安全。但是,用浆石和水泥浇筑的堤岸,却让小鱼小虾无处藏身,河道生态系统遭到不一样程度损坏。
治水的最终意图,是为了康复水生态。跟着“五水共治”的深化,怎么重建水生态,各地进行了有利的探究。
生态驳坎:鱼虾可栖息
递铺港从安吉递铺镇基地穿城而过,是当地人的母亲河。
上世纪90年代,递铺港两岸用浆砌块石筑起结实的堤岸。递铺港干枯断流或洪水众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没过多久,许多人开始感叹:递铺港不再像曾经充满活力,它像一潭死水,没有水生植物,没有鱼虾……
安吉县水利局局长杨绍军说,河道浆砌堤堰后,沿河生物品种减少了70%以上,而水生物也只要本来的40%。
2015年,安吉县投入700万元,对递铺港从凤凰水库到下游两公里段进行生态改造,康复自然生态体系。适应河势,将河底的沙堆成斜坡,用生态网垫护坡,以防沙子丢失;再覆盖泥土,铺上鹅卵石,种上树木花草。生态修正后的递铺港,有了巨大的乔木、矮小灌木、花草、鱼巢、水草、动物沿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等构成河坡立体的生态体系。
一年来,递铺港水质显着改进,基本满足了鱼类稳定成长的请求,动植物品种显着增多。“野生鲶鱼、鲫鱼都多了起来,白鹭、野鸭等水鸟也来这里安家了。”住在河滨的市民钟先生说。
水下森林:重建水生态
3月29日,记者来到
杭州拱墅区后横港,只见这条旧日的黑臭河,现在已是另一番现象:河水明澈,两岸绿树成林,远处不时有鸟儿停在树梢鸣叫。
后横港的剧变,归功于水底那片稠密旺盛、四季常绿的“水下森林”。就像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的“净水器”,河道具备自净与修正才能,终年保持在Ⅳ类水质。
“水下森林”,是以生态控藻为主的水体生态修正技术。这种选用投进食藻虫—曝气增氧—栽培沉水植物、投进鱼类,树立完好生态系统的“三步走”治水形式,使后横港拥有了满足的自净才能。
“沉水植物还可以吸附淤泥,让旧日严峻污染的河槽不板结,淤泥也不再添加。”
杭州拱墅区城管委河道监管基地副主任袁正国介绍。
在拱墅区共有城市河道61条,总长105公里,水域面积223万平方米。未来几年,拱墅区将在各条河道都种上“水下森林”来净化水质,一起打通内河,构成四条配水水流走向,让水“活”起来。
人工湿地:让水会呼吸
3月30日一早,浦江县浦南大街宋溪村火烧张自然村,村妇们结伴在村口的水塘里洗衣服。从“微型人工湿地”流进水塘的水明澈见底,时不时还能看到小鱼儿在水中嬉戏。
火烧张村终年居住着1000名摆布的乡民。十几年来,乡民们的日子污水、村镇里的工业废水,都直排进田间、水塘,加上水塘里的水流动性差,污泥满塘,臭气熏天。
2013年,浦江县施行“百村湿地”建造项目,在村入口、首要道路旁边、
乡村日子污水处理终端设施处,建起不一样规划的生态湿地。火烧张村也于2014年出资30多万元,安装好日均能处理100吨污水的设备,联系污水管网搜集处理乡民家里的厕所水、厨房水、洗刷水。
“村里5亩巨细的‘微型人工湿地’效果可大了,日子污水流经种有燕尾兰、荸荠和茭白等植物的凹地,通过水生植物的层层净化,最后流出湿地的水从劣Ⅴ类转化为近Ⅱ类水。”乡民张信记说,这种人工湿地,很“土”但很生态,本钱也小。
现在,涣散四处的浦江
乡村湿地,织起维护全县治污最单薄场合的生态网。到去年底,浦江县
乡村日子污水管理项目已建造人工湿地143处,完结建造面积1600余亩,触及15个
乡镇(大街)、241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