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作为平安中国的先行区,今年,平安
浙江建设迎来第12个年头,不管是最基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是为社会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的“大平安”建设,多年来
浙江已经积累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G20峰会将在
杭州召开,平安
浙江这个课题,无疑值得探究和期待。
浙江在线03月31日讯 (
浙江日报记者金春华)平安是什么?
如果12年前问
浙江群众,答案可能就是吃住行不出问题。但时间点来到建设平安
浙江第12年,这个答案应该还会加上工作顺利、生活安康、环境优美等内容。
如果问
浙江的干部,除了上述回答,还有一个关键词贯穿下来:责任。
3月31日,全省建设平安
浙江工作会议召开,各市县2015年度“平安大考”的成绩将揭晓。不久前,《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实施,首次以党内规定的形式明确,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若有不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等六种情形的,将严肃追究责任直至免职。
“平安”一词,又有了更多深意。
安居又乐业
百姓共守护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江南三月,诗人王维笔下的浙南小城松阳沉浸在一片清新的茶香中。
“最近是采茶最忙的时候,松阳一下子涌进了来自
安徽、
江苏、
江西等4万多名采茶工,治安这根弦要绷紧。”深夜12时许,西屏街道城南社区,3名戴头盔、配袖章、左手拿手电、右手握警棍的巡逻队员出现在街头。62岁的社区民警李松林走在最前面。身后两名队员服饰各异,一看就是普通居民。
“我们是义务治安巡逻队,286名队员,绝大部分是古湖东小区居民。”队员留文光自豪地说,当地居民有个“约定”:我为他人守一夜,他人为我护两月。
但在2004年9月巡逻队成立之前,城南社区并不安耽。“这里是城郊接合部,又是开放式社区,治安是个大问题。”李松林说,最严重一次,古湖东小区有15家住户同一天被盗,损失几万元。
就在那时,身为党员的李松林主动请缨,从县
公安局工作人员“下沉”当了一名社区民警。在他和社区干部的努力下,该小区所有住户,除家里无男性的,基本上都有成员加入了巡逻队。
群防群治的力量是如此之大。“2004年前8个月,古湖东小区发生53起盗窃案。巡逻队成立至今10来年了,仅发生31起。刑事案件基本没有发生。”西屏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增伟说,目前,城南社区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银色护居队、义务消防巡查队等6支队伍,构建起一道道安居乐业的屏障。
“平安
浙江,群众是基础。”省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择邻安居,有一个可和睦议事的平台尤为重要。“枫桥经验”诞生53年来,各种调解模式在
浙江遍地开花。“老娘舅”、“小娘舅”、“和事佬”,人人能言善解;“楼道议事会”、专业医调,处处可以评理说心事。至去年底,全省共建调委会2.8万余个,有调解员15.7万人,其中涉及15个行业、领域的专业性调委会1726个,企业调委会6570个。
平安
浙江建设11年,在
浙江1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个由政府、群众、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目前,我省在行政村、社区以下科学划分了10.9万个网格,23.4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共同守望着每寸土地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