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匹年轻的马。游客在间隔新和村马厩700多米的观光大道上时,一眼就看到了它。转着圈小跑的它,像一枚摇晃的琥珀。
站在马厩前,马成了高大的存在。大却不失精巧——阳光下油闪闪的鬃毛,圆润且线条清楚的肌肉,额头奶黄色胎记似的毛发下,黑曜石般的眸子一直凝视着看它的人。
“啧啧,能骑骑看吗?”游客惊喜地用手触摸马的额头,马随意一闪,躲开了。
“如今还不能,小家伙只听社火队员的话。以后我们会布置驯马师驯养一批骏马,还会请化装师给游客化装,让大家体验马社火的细节。”赵小龙负疚地抿着嘴。
游客兴致不减,继续叽叽喳喳着朝下一个景点去了。
在扮演场地上,他们看到了隆德马社火的传统剧目《八蛮献宝》。
“这出社火剧演绎了隋文帝招降西突厥、东突厥等藩国君主的历史典故。”伴着赵小龙的讲解,由8位村民扮演的藩王在16名卫士的牵引下,骑着战马粉墨退场。长髯黑须的红绿花脸相继亮相,个个头戴荆冠、雉尾飘逸,蟒袍铠甲熠熠生辉。
“没见过这种分离戏剧脸谱和骑术的社火。”“还交融了高跷杂技呢。”“这个要是放到大舞台上,也是压得住场的。”游客谈论一停,赵小龙便开端解说:“早在1899年,隆德民间艺人就在扮演马社火。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宁夏卷》的概述中,马社火是一种历史长久、没有言语的静态外型民间舞蹈……”
送走游客,赵小龙看了看表,3月27日13时。
没时间躺一会了,得接人。几位
石嘴山投资人14时来村里调查,他们对村里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很有兴味。
“一定要让他们晓得我们的优势。”赵小龙心想。临走前,他再次翻开《新和村民俗文化游开展规划图》,复习了村里开展文化游的大事记。
——2013年12月,30位村民到
陕西省调查农家乐旅游业。
——2014年村里注册成立美隆文化演艺开展有限
公司,建成“新和村马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组建新和村民乐剧团。
——2015年,借助整村推进、“美丽村庄”建立项目,村里建成了富有文化特征的“农家乐”休闲基地和22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特征建筑。
——2016年,正在建立的20公里越野自驾游线路、堡子山生态养殖基地和垂钓中心为新和村如虎添翼。
合上图,赵小龙愈发自信。
有地缘优势,有历史传承,还有勤奋苦干的村民。这就是天时天时人和吧?有目光的投资人一定会爱上新和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