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墙体广告发布 近年来,我省通过“机器换人”提质增效,社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经济利益平稳增长。据省经信委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3.2万台,占全国的15%左右,居全国第一位。而在过去的2015年,
浙江经济增速达到8%,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列第一梯队,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5.02%,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8.1%,达到19.3万/人年。
浙江在线·智慧
浙江网 04月01日 讯 (记者 黄玉环 通讯员 蓝金英)前段时间,谷歌
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阿尔法围棋)击败世界冠军李世石的消息成为舆论焦点,对于机器能否在很多方面取代人类,帮助人类发展,引起各方热议。其实在工业领域,机器人早已成为我省制造业突破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限制,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钥匙”。
2012年底,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如今,“机器换人”已经在
浙江大地蔚然成风、如火如荼。那么,
浙江的“机器换人”工作是如何有效推进的,有哪些可值得总结经验?对此,
浙江在线记者专访了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
“三个最大限度,四句话的工作方法,几年来一以贯之的推进”
浙江“机器换人”得以有效推进
“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机器换人’推进思路和‘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项目扶持、机制保障’的工作方法是我省‘机器换人’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说。
他认为信息不对称、发展不平衡、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是推进“机器换人”过程中碰到的重要阻力。对此,省经信委先后认定了五批共22个省级“机器换人”专家服务指导组和35个省级工程服务
公司,积极为各地和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诊断调研、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等全方位服务,并与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签订了“机器换人”战略合作协议。
“分类指导是‘机器换人’的本质要求,也就是中央强调的产业政策要精准。以服装行业为例,做服装要用缝纫机,缝纫机怎么提高自动化程度?就让这些专家指导组和服务
公司去指导,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且通过市场化操作,让指导单位和生产企业实现双赢,这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凌云说。
当然,光有人才是不够的,为了确保“机器换人”工作能够落地,省级财政已累计共安排了近6亿资金用于支持以“机器换人”为重点工作的技术改造,并出台工业机器人购置奖励补贴政策,省与地方1:2配套,对企业购置的工业机器人按10%进行补贴,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先树立起一批典型示范项目。
有了这些典型示范项目后,再由点及面,让“机器换人”在全省“开枝散叶”。凌云告诉记者,各级政府通过在各个行业发掘出典型案例,以现场会的方式,将企业的先进做法进行推广。他说:“以磁性材料为例,我们把全省磁性材料企业的老总都叫到这个示范点开现场会,通过实地考察和专题分享,让所有实地体验典型示范企业了解‘机器换人’的方法和成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政府就可以去当守夜人,这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