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刷墙广告 东方网4月1日消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市政府同意,本市将从4月1日起调整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标准。本次调整的民生保障待遇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失业保险金标准、有关就业补助标准、工伤保险三项待遇标准以及职工医保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5类社会救助标准也同日调整提高。
最低工资增至2190元
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020元调整到2190元,增加17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8元调整到19元。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即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劳动者个人和单位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工资增长指导平均线9%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研究制定了2016年本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平均线为9%,下线为4%,上线为14%。
失业保险金三档均增
本市失业保险金标准根据失业人员的累计缴费年限和年龄确定,目前分为三档。调整后,第1—12个月失业保险金三档标准每档增160元,分别提高到1415元/月、1470元/月、1520元/月;第13—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第1-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标准的80%,并按照高于本市城镇“低保”标准10元左右确定托底标准。
调整有关就业补助标准
本市青年职业见习、协保人员、大龄失业人员就业的补贴标准随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作相应调整,青年职业见习学员生活费补贴从1616元/月提高到1752元/月,协保人员就业补贴、大龄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就业岗位补贴都从1010元/月提高到1095元/月。
同时,对实行全日制工作的万人就业项目公共服务类队伍(包括河道保洁、林业养护、社区助老、社区助残)从业人员的收入标准,在现有2140元/月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70元,调整为2310元/月。千、百人就业项目和社区“四保”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收入标准随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