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墙体广告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记者深化
山东、
安徽、
陕西、
黑龙江等地多个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种粮大户因为粮价跌落遭受了“丰登却不增收”的窘境,有的正削减栽培面积,有的已呈现“退租”土地的景象。对此,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这不利于国家鼓励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方针的执行,也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埋下危险。往后应完善粮食
报价机制,表现好粮食补助的效果,重视农业供应侧构造性变革,捉住农业转型有利机遇,进行农业构造调整。
种粮大户决心大打折扣
本年春耕备耕过程中的新设备、新设备、新效劳,降低了农业出产本钱,进步了出产功率,给农业带来了新动力。当记者问及对本年农业出产是不是有决心时,受访的种粮大户却表现出活跃和苍茫两种心态。
3月下旬,
山东、
安徽等地春潮涌动,各地一片春耕备耕繁忙景象。见到
山东省高密市种粮大户王翠芬时,她正在自家的麦地里浇地。十多台喷灌机一字排开,一台喷灌机洒水宽度掩盖十几米。“一亩地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浇完,非常快,一天一台机器浇30多亩。”王翠芬说,用水也省下不少,以往洪流漫灌,一亩要40方水(吨水),如今节约用水、节能、高效的喷灌机也就16方水。
“最主要的是节约人工,如今人工150元/天,假如用柴油机洪流漫灌再加上人力,本钱要高出不少。”王翠芬通知记者,喷灌机一次性投入较大,
报价一台3万元至10万元不等,国家有一些补助,自个要花6、7成的钱。
新设备也遭到
黑龙江农人的喜爱。在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
公司八五九分
公司机关后院,水稻栽培户围绕着两台插秧机听技术人员解说,不时有人拿出
手机摄影。“这不是通常的插秧机,而是新式侧深上肥插秧机。”种了多年水稻的贾鹏说,这台插秧机最大的特色即是在插秧的一起进行侧向深施颗粒复
合肥,可以削减上肥量,进步禾苗表面上肥使用率,到达控肥增效、绿色栽培的效果。
“我对农业出产远景有决心。”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家庭农场主黄明贵说,他流通了2000亩地,尽管上一年种粮效益较低,但整体算下来收入30多万元。他的决心来自政府的惠农方针,上一年年末占地4亩的硬化晒场到位了,一起获益于政府的补助,他还买了烘干机、建了库房。
山东省汶上县农业局局长王修忠表明,本年汶上县的小麦栽培面积约73万亩,和上一年底子相等。“小麦
报价因为有托市收买方针在托底,所以栽培面积改变不大,老百姓仍是对比有决心的,如今应当忧虑的是玉米栽培的状况,但
山东农人的栽培习气长久,一下子也不大好调整。”
但是,也有一些大户对种粮远景并不看好。
黑龙江省兰西县振宇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德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流通费600元,种子、化肥、机械400元,而一亩地的产值1500多斤,
报价每斤6毛多,算下来上一年每亩地底子上没有赢利。本年玉米
报价还会降低,李德明对“种啥”非常苍茫。“咱们这儿种水稻不可,玉米
报价这么低,严峻影响咱们大户种粮的活跃性。”
粮价跌落丰登不增收
粮食
报价凹凸直接关系种粮大户的收益。采访时期,一些大户说,上一年尽管粮食丰盈了,但粮价不断跌落,他们堕入“丰登却不增收”的窘境。
“上一年粮食大丰盈,我收了100多万斤中稻,一开端贵些,越搁越廉价,前年一斤能卖1块3毛多,上一年
报价掉了1毛多。”
安徽省一位种粮大户说,他本想把粮食全卖到国有粮站,可通常要排五六天的队,“时刻等不及,最终仅卖给粮站30多万斤,其他的都通过小粮贩卖掉了,
报价又被压下去不少。”
“丰登却不增收”并非个案。在本年1月举行的
安徽省
乡村作业会议上,
安徽省委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粮食出售难、收储难的疑问对比突出,上一年小麦、稻谷等商场
报价同比降低均超越5%,影响了农人增收。
在
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键潍粮食合作社理事长刘武望着自家库房里堆积如山的玉米,连连叹气。“如今还有四五十万斤没有卖出去,到村里收粮的活动粮估客,
报价压到了6角7分1斤,最多也不过7角钱。”他说,“从前春节前玉米就卖完了,即使偶尔拖到春节后,
报价还会拉高1角摆布。上一年我卖粮仍是1元1角1斤,本年这价,唉!我都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了!”
作为泾阳县出了名的种粮大户,刘武几年前从开端的几十亩地起步,开展到如今流通1500亩、保管3600亩的运营规划。眼看着作业欣欣向荣,不料却在上一年秋粮喜获丰盈以后,迎来“卖粮难”的为难。
刘武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流通土地的费用为900元/年,一年两季庄稼。拿秋粮玉米来说,算上种子、化肥、机械、人工等,本钱约900元,上一年玉米亩产1100斤摆布,按如今粮食收买
报价,每亩地要赔200元至300元。除掉他享有的县里每年10万元的项目补助外,总计丢失已近百万元。
在我国产粮第一大省
黑龙江,玉米栽培面积超1亿亩。上一年在
黑龙江,国家暂时存储玉米挂牌收买
报价为规范品每市斤1元,比2014年每市斤降低0.11元。仅此一项
黑龙江省农人就减收近140亿元,摊到全省每个农人身上即是700多元。
黑龙江省青冈县合众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5年会集运营土地3万多亩。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林通知记者,上一年的玉米产值比较2014年还有所添加,但潮粮
报价只卖到6毛多一斤,从前能卖到8毛。“因粮价下调,咱们合作社上一年少收入300多万元。”王海林说。
有些种粮大户退租土地
因为种粮本钱上升收益降低,有些区域呈现种粮大户“退租”土地的景象。对此,有业内人士称,栽培本钱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必然会冲击农人的种粮活跃性。
在
陕西省传统农业大县蒲城,洛滨镇马庄村民俗小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珍通知记者,马庄村坐落蒲城县北部“旱腰带”区域,灌溉条件不佳,靠天吃饭,大都农人每年只种一季小麦或玉米。上一年雨水好,合作社120户社员的1200多亩地取得丰盈,其间玉米亩产到达1000斤。
尽管乡亲们没有遭受“卖粮难”,但无论是小麦仍是玉米,每斤
报价都低了近0.2元。“粮价这么低,哪还有啥活跃性?”李玉珍叹了一口气,因为行情欠好,本年村里十几户种玉米的社员现已预备改种油葵了。
一些大户正削减栽培面积。王翠芬上一年栽培了2600亩小麦、玉米。因为
报价欠好,本年的冬小麦削减了400亩的面积。“小麦
报价有托市收买方针,还能将就;玉米
报价真实不可,只要7、8毛钱一斤,底子赚不到啥钱。”
无独有偶。
山东省
滨州市滨城区三河镇胡家村大户胡福华如今总共栽培了16亩地,栽培小麦。上一年有47亩地,后来到期后人家都收回了,再加上自个感受不赚钱也不想租了。房钱是1000块钱一亩,底子赚不到钱。
事实上,因为粮食
报价跌落,种粮收益降低,再加上上一年栽培时偏旱,不少种粮大户削减了栽培面积。记者从
山东省农业部门得悉,本年,
山东省冬小麦播种面积5687万亩,比2015年削减12.5万亩,系8年来初次降低。
局部区域呈现“退租”景象。“高密市已呈现了调低土地房钱,或许放弃租种的景象。”
山东省高密市农业局负责人说,本年种粮大户对种田收益决心显着缺乏,用工越来越贵,租地本钱仍较高,尽管机械化程度在加速,但很难消解昂扬的本钱。再加上因为旱情,上一年10月播种期浇不上,不少农户没种上。
在
安徽省采访时期,记者也听到“大户难以为继,支持不下去退租”的状况。六安市一种粮大户说,他的一个亲戚流通了500亩地,因“行情”欠好,这几年总共亏了10多万元,然后开端“退租”,如今现已退完不干了。
记者了解到,
黑龙江孙吴县沿江乡哈屯
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上一年种了5万亩玉米,其间社员带地入社3万亩,流通了2万亩。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通知记者,依照上一年的
报价,带地入社的玉米每亩仍有用益约330元,但流通的土地每亩赔130多元。关于流通的2万亩地,王跃龙说,合同已到期,如今还不知道玉米
报价降到啥程度,能不能赚钱心里没底,本年就不流通了。
“要给
大众付流通费用,我如今现已开端借钱了。”
陕西省一位种粮大户说,因为合同期限的因素,自个暂时没有退租计划,但本年必定不会再扩大规划了。“有好收成却没个好
报价。这么好的玉米,这么低的
报价,我真是卖不下去!假如仅仅是这一季的粮价低,我还能挺挺,假如再没有起色,真也许就撑不下去了!”
谈及上一年以来种粮者面临的严峻形势,王翠芬、黄明贵等人以为,粮食
报价不断降低,栽培本钱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必然会冲击农人的种粮活跃性。“一旦包地的农人削减,土地流通份额会有所降低,这不利于家庭农场、农人专业合作社的开展,也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埋下危险。”
应多方维护种粮活跃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以为,这几年种粮大户补助力度不断改变,不利于培养安稳的种粮大户部队。应当断定一个安稳的维护、补助措施,并持续进步扶持力度,让新式农业运营主体平稳、活跃地运营农业,夯实国民经济运转根基。
春耕出产事关全年。为破解“丰登却不增收”的窘境,维护好农人种粮活跃性,底层主张持续加大农业根底设备投入。王翠芬说,自个租种的地有一些田间路途仍然较差,进不去大型机械,大大影响了农业出产运营,也添加了用工本钱。“但是自个很难有才能去做筑路、架电等根底设备作业。”
高密市农业局副局长孙建波表明,跟从前比较,用工越来越贵,尽管机械化越来越高,但也难消解。“缺水、旱情现已严峻影响到农业出产,期望国家添加水利根底设备建造的投入,多多改造开展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也包含水、电、路的建造,削减农人特别是新式农业主体用工本钱,持续提高机械化水平。”
完善粮食
报价增加或安稳机制。
山东省委农工办原副主任刘同理主张,推进粮食最低收买
报价和暂时收储方针变革,开展方针
报价稳妥、方针
报价贷款等商场配套方针,有用使用国际商场,推进储备调理从单纯干预
报价向供求关系的调理转变。
陕西省社科院
乡村开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说,据他了解,因为粮价不高,近来一些当地现已有农人从玉米改种经济作物了。粮食作为特殊商品,触及国家安全,应当充沛维护农人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活跃性,表现好粮食补助的效果。
重视农业供应侧构造性变革,捉住农业转型有利机遇,进行农业构造调整。王跃龙等期盼国家玉米详细有关方针、细则赶快落地,保证玉米
报价改变可以真实引导构造调整。一起期望改变后的玉米
报价和大豆
报价比价关系合理,真实建立“以商场为根底、以
报价为导向”的栽培构造调整准则。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开展研究所研究员蒋和平主张,面临农业栽培构造调整急迫繁重的使命,各地需以“坐不住、等不起”的作业状态,自动深化农人家里调研指导,一起策划好“种啥,怎样种,卖给谁”等疑问,回答农人关心,处理农人难题。如把国家玉米方针向农人讲清楚,协助农人从根深柢固的“玉米依靠”中走出来,使其栽培构造愈加习惯商场需求。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姜刚、张志龙、王建、陈晨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