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正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受
上海、
深圳等地收紧
房地产政策影响,此前上升势头强劲的一线城市
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降温。
上海佑威
房地产研讨中心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现,3月28日至4月3日当周,
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8.36万平方米,环比前周下跌60.44%;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32916元,环比前周下跌3.42%。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周边和局部重点二线城市成为此轮涨价生力军。中国指数研讨院最新数据显现,3月重点监测的100个城市房价数据显现,新建住宅均匀价钱为每平方米11303元,环比上涨1.9%,连续11个月上涨,涨幅较上月扩展1.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涨幅位列前十位的城市中,一线城市仅有
上海与
深圳,分别排在第五位与第八位。数据显现,3月百城(新建)住宅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0个,较上月减少1个。涨幅前十名分别为
东莞、
惠州、
苏州、
昆山、
上海、
中山、
合肥、
深圳、
保定、
南京。其中,
广东东莞、
广东惠州、
江苏苏州分别以6.72%、6.05%、5.79%的涨幅领跑全国。
从成交面积看,
上海易居
房地产研讨院最新报告显现,2016年3月,重点监测的3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56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33.0%,同比增长82.9%,创历史月度成交最高程度。详细来看,30个城市中,除
深圳略有下跌外,其他29个城市的成交量均呈现环比增长态势。
杭州环比增幅为30个城市最高程度,到达322.1%,
天津次之,增幅到达260.7%。
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在政策收紧的影响下,一线城市投资门槛进步,金融资金便转向有开展空间的二线城市,提早停止规划。易居研讨院智库中心研讨总监严跃进表示,在一线城市暴跌的带动下,局部城市呈现了恐慌性买卖,且一线城市率先收紧,局部购房者担忧二线城市后续也会收紧政策,因而购房买卖热度很明显,带有很强的“抢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