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非遗花毡的当代之旅

非遗花毡的当代之旅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4月06日 04:04 相关案例:

  新疆墙体广告  新疆日报讯(记者高方摄影报道)在新疆,人们运用毡制品的历史能够追溯到3000年前,从穿衣戴帽到日常所用,羊毛毡都是新疆农牧民不可或缺的生活 用品。新疆最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花毡和哈萨克族花毡都因其鲜明的民族特征、精深的手工技艺和深入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月12日— 4月1日,新疆大学“花毡技艺传承人群”首期培训项目的施行,让分发着草原农牧气息的古老花毡以一种青春时髦的全新面目走入公众视野,同时停止的系列活动 也对似乎远离现代生活的非遗文化参与融入当下生活做了一次有益探究与尝试。
  绣花毡的人
  4月1日上午,在一间被美不胜收的新疆民族手工绣品装饰的浓郁民俗风情的小型展现室里,参与“花毡技艺传承人群”首期培训班的50名学员,从培 训教师手中拿到了由新疆大学颁发给她们的结业证书。这是今年文化部、教育部结合启动施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方案”在新疆大学展开实 践的第一个非遗培训班。
  作为此次新疆大学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培训理论基地,在我区有着多年消费销售和培训民族手工刺绣和旅游工艺品制造经历的新疆爱尔特民族艺术品有限义务公司,为这些大局部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赶来的学员们提供了一个温馨如家的学习环境。
  20天的培训中,学员们不只学习了新疆民族开展史,新疆传统纹饰的开发、应用与配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及其维护政策、法规,文化创意及非遗衍 生品的开发和推行等理论课程,还请来了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国度级代表性传承人木斯勒木江·恰尔甫汗亲身演示和指导她们学习花毡的多种绣法和技巧。此外, 学员们还到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大学民俗博物馆和大巴扎参观学习,开阔眼界。
  刺绣技艺非遗传承人代尔曼的家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她家被当地命名“刺绣文化家庭”。这次,她带着刚满20岁的女儿布日才次克一同来培训班学习。 让她感到不测和惊喜的是,以前生拉硬拽也不愿意和她学刺绣的女儿,这次居然对花毡绣产生了浓重的兴味,一绣就几个小时,超级有耐烦,还决议回去后本人创 业,开一家兼营绣品的农家乐。
  那木切是博湖中学的一名音乐教员,除了日常教学,她还担任学校在学生中开设的马头琴、萨吾尔登、托布秀尔等几个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她这次来学 习,是打算将刺绣作为一个新的社团活动在学校停止展开和推行。她说,这几项非遗社团活动很受学生们欢送,而从小就喜欢绣花又能歌善舞的她也十分乐在其中。
  今年55岁的苏布赛,是独一从和静县本人报名来学习的学员。“学到了这么多东西,觉得没白来。还让我找到了年轻时的觉得。”她想回家后在社区组织一些贫穷妇女学习刺绣,自主创业。
  花毡的青春身影
  3月31日,在读者心中颇有名誉的班的书店内,新疆大学“花毡技艺传承人群”首期培训班学员制造的花毡作品,被摆放在入口最醒目的展现区里。柔 和的灯光下,用花毡制造的书皮、封套、电脑包、笔套等“花毡文具”和挂饰、坐垫等生活用品,带着毡绣特有的手工质感和颇具匠心的创意令人眼前一亮。展台 旁,新大学生、漂亮的“毡模”爱克德·库热西从耳环到项链、戒指,都是用毡制造的,引来不少读者羡慕的眼光。在培训班主教毡绣、拼花毡理论课的王玮教师现 场演示,分分钟就在毡上剪出一片葡萄叶做书签。
  有两个来买书的女孩当即就买了两个花毡戒指戴在手指上。还有几位读者猎奇地翻看着颜色素净、纹饰典雅的花毡书皮,说第一次看见毡子还能做这么多美观又适用的东西,很喜欢。
  新疆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项目组担任人、博士后王敏,在书店举行的小型见面会上向读者引见了该项目产生的背景、施行过程和停顿状况。 她说,此次培训,是在缜密的研讨根底上设计出的培训计划,希望可以对传统的花毡技艺在“强根底、拓眼界、不变其本”的根底上停止创新,用更易被现代人承受 的审美方式和设计理念,让这些昔日远离城市生活和公众视野的传统手工艺品以耳目一新的方式重新走进现代生活,让年轻人喜欢并承受。
  项目组3月24日在新大校园里举行了一场“花毡手作及衍生品”展览,展出了由学员制造的手提包、鼠标垫、手机包、手环、戒指等花毡制品,令师生 们趋之若鹜。为了在学生中扩展影响,项目组还在学生当选出几位美女“毡模”意愿者,拍摄美图和宣传片,制造成明信片停止展现,在校园里引领一时风气。
  花毡的“E生活”
  在此次新大“花毡技艺传承人群”首期培训班行将开班之际,一个名为“非遗巴扎”的微信公众号悄然出世。“非遗巴扎”以“聚焦新疆非遗培训前沿资讯,推介新疆非遗传承技艺最新动态,记载新疆非遗传承人群手作霎时,打造新疆非遗手工技艺时髦名片”为己任。
  “非遗巴扎”用详尽的文字和图片引见了新疆花毡的背景学问,简直每天更新,记载了此次“花毡技艺传承人群”培训班学习进程的点点滴滴,以至将每一位学员制造的作品都停止了展现和评点。
  “非遗巴扎”的创意来自项目担任人王敏,她说在南疆田野调查时,发现乡村巴扎里有许多能够设计为非遗衍生品的原资料,有许多摊位也能够售卖非遗 传承人群的产品,遗憾的是这种供需关系没有得到创意和开发。她希望能够经过网络和手机,让关注新疆非遗事业的人们找到一个交流和发现的平台。
  在班的书店的微信公众号上,也有两期以《理解中国非遗之看“花毡技艺传承人群”如何将“毡”变“宝”》和《作为新疆人,我们应该理解脚下这片土地与身处的文化气氛》为题的深度报道。
  曾经一度,人们为非遗文化的难以为继而深感忧虑。在互联网曾经浸透到人们末梢神经的今天,创意无限的生活方式不时丰厚和影响着年轻一代。置信非遗所具有的生命力会吸收更多年轻的眼光和身影。由于“关注”,也是传承的一局部。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