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墙体广告 4月6日,
长沙坪塘伏龙山丛林吐绿,活力盎然。曾国藩六世嫡孙曾樾从北京赶来,一身青衣,站在曾国藩墓前深深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吊唁本人的先祖。
“先祖曾国藩是一位将传统文化实行于人惹事业中、经世致用的贤者。在我看来,他留给我们的家风就是两个词:读书和节俭。”曾樾自言终身受益于这两点,“你看,我今天穿的是我最好的衣服,就是这个样子”。
曾在北京一所重点小学就职校长、现年66岁的曾樾穿着略显简单,却肉体矍铄、笑容可掬。“我的生活能够概括为:餐是一菜一汤,衣是普通平常,还是过着上个世纪所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补缀补又三年’的生活。”
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和统帅曾国藩1811年出生于
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1872年归葬于
长沙伏龙山上。据记载,因曾国藩终生倡导寒素、勤奋、笃学的家风,曾国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190余年、绵亘至第八代孙,共知名望人士240余人。
当日的清明祭奠,除了多位曾氏后代,还有上百位热衷于曾国藩文化的民众参与公祭。看着长长的队伍在静静地
移动,一位接一位地忠诚拜祭,曾樾心胸感恩:“我很感谢他们注重曾国藩家风文化,一同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与公祭的拙诚学堂担任人李亚军说:“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堂已延聘唐浩明、郦波、张宏杰等曾国藩研讨范畴的著名学者,着力发掘曾国藩家风家教思想与文化,并经过公益祭奠、公益巡讲、学术论坛等方式向社会倡导与传播。”
退休后的曾樾频繁地往复北京、
长沙,“为曾国藩家风文化的发扬尽一点本人的力气吧”。他于去年参加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的贫穷地域还很多,我过几天就会去
云南参与爱心包裹捐赠活动,希望尽本人的才能多为贫穷的人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