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墙体广告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随意踏进惠来县一个
乡村,田野间看到的尽是辛勤农民和耕牛的身影。近年来,作为农业大县的惠来县,积极抓好农业
农村各项工作,瞄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
农村稳定发展”目标阔步迈进。
现代农业步伐不断加快
菠萝、大蒜、胡萝卜、芥菜、冬瓜,这些都是惠来县叫得上名的特色农产品,但长期以来未能形成较大种植规模。为切实提升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惠来县根据各镇实际,把打造农业品牌作为农业发展战略来抓,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力度,打造“一镇一品”工程。
据该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该县因地制宜建设农业“一镇一品”示范镇6个,确定了葵潭镇菠萝、周田镇大蒜、神泉镇胡萝卜、仙庵镇芥菜、前詹镇种鸡和鳌江镇冬瓜等为主导发展产品。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销推介会,宣传该县名优特新农产品,进一步打响该县农产品知名度。
在加快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该县还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通过创建
现代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农民学科技,同时借助科技
下乡服务活动的开展,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此外,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每年引进和推广各类新品种、新技术均在10项以上。
农村综合改革有效深化
2014年6月5日,全市首宗
农村集体土地租赁竞投会在惠城镇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并顺利完成交易。该次竞投会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将惠城镇将军湖村一块山坡地成功竞拍了出去。
为有效深化
农村体制改革,惠来县率先在全市建成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据统计,自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到去年底,该县完成交易351宗,交易总成交额达到1.45亿元。在建成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基础上,该县还将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工作进行整合,改建成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
为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该县有序开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启动了惠城镇新凤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严格按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推进工作。此外,顺利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2011年至2015年该县共有128个村实施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夯实
“新建的水闸,让我们村和邻村2000亩农田直接受益,避免了大水浸漫造成农作物的损失。”前詹镇岛南村因水闸年久失修,每逢暴雨季节时常出现海水倒灌,农田被淹现象时有发生。为减少群众财产损失,该村投资15万元重修了水闸,如今农田被淹现象已成为历史,该村水稻种植户对此都十分高兴。
惠来县通过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二五”以来,该县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13宗,整治农田3300亩,建设小陂头4座;实施基本农田整治建设项目4宗,整治农田1600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宗,改造中低产田700亩。
此外,该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也得到有序推进。目前,2012、2013年度项目建设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2014年度项目正在紧张施工,2015年项目已完成立项,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有力夯实。
农村民生问题切实解决
水泥化村道四通八达,村道上看不到垃圾杂物的“踪影”,越来越多葱茏的树木美化着村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建设村健身文化广场,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这就是获评“
广东名村”的神泉镇芦园村近年来发生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惠来县坚持以民生为引领,解决群众迫切的民生问题,从
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入手,扎实推进美丽
乡村建设。目前,该县77个行政村建成“雨污分流”工程,创建“绿色村庄”53个,创办市级新
农村示范点26个,神泉镇芦园村、仙庵镇点埔村、惠城镇山美村、岐石镇岐石村、东港镇东港村、葵潭镇玄武社区等6个村(社区)获“
广东名村”称号,全县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除美化
乡村环境外,该县还扎实推进第一、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1万人口基本实现脱贫,完成该县三年减贫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