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墙体广告】水母作为海洋咸水物种,极少出现在内地淡水水域,因此淡水水母又被称作"水中大熊猫"。近日,本报读者李慧超报料,汝阳西泰山山区由于水质等生态条件好,发现淡水水母。昨日上午,记者和汝阳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一起驱车前去探访,一场寻找"淡水水母"之旅由此开始。
发现:朋友照片中发现奇怪生物
李慧超已经在西泰山牌路村生活了22年,从小喜欢研究生物的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水中大熊猫”——淡水水母,竟然是通过一个来访朋友的照片。21日下午,他的朋友张先生从汝阳县城来西泰山景区玩,当时随便在情侣谷溪水边拍的照片,竟然有一种类似桃核大小、螺旋状生物。
“朋友很好奇,拿给我看,我上网查看资料,从形状到颜色以及生存的水质环境,我确定这就是珍贵的淡水水母。”李慧超说。他捉了几只,为了呈现和溪水一样的水质,他找来一瓶矿泉水,故意把矿泉水倒掉,在发现的溪水里涮了几遍,换装成了溪水。“网上说,这种生物对生存水质要求非常高,如果用自来水或矿泉水等其他水,很快就会死掉”。李慧超说。
探访:青山绿水出现疑似淡水水母物种
昨天上午,记者在汝阳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驱车前往西泰山牌路村,找寻淡水水母真相。
记者注意到,西泰山牌路村地处山区,青山绿水景色诱人。在李慧超家中,记者见到了李慧超口中神秘的水母。只见这种生物有桃核大小,身体非常松软,呈螺旋状。游动时,无数根须协调地拨动,与海洋纪录片里水母形状和游动姿势一模一样,只是形状要小很多,身体直径只有1元硬币那么大。而且这种生物颜色很淡,停止游动时在溪水中很难发现它的踪迹,只有在游动时才能发现它摇曳的“身姿”。
随后,李慧超带大家来到他捉“水母”的水源地,位于西泰山牌路村后面的河谷地带,溪水被层层拦水坝阻断,细细的河水溢出水坝流向谷底下游。据李慧超介绍,这条河谷叫爱情谷,河谷两岸是成片的竹林。听说溪水里有水母,不少村民和游客都赶来围观,由于溪水水底的水藻等呈暗绿色,与水母身体颜色最重的四个部位几乎一致,人们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成群的水母在水中游动。
讲述:为捉鱼,水母惨遭敌敌畏毒杀
据该村民张玉娇介绍,去年在上游的水库里见过更大的“水母”,直径足足有油桃般大小,但今年再也没见过那么大的“水母”。在她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沿着河谷往上游进发,来到杜鹃湖,湖水较深,曾是出名的产鱼湖,但这个湖里的“水母”也只有硬币大小的。
油桃般大小的“水母”怎么消失了?说到这个变化,今年48岁的村民许罗军直摇头,他说去年村里有几个年轻人,为了捉鱼,不惜用7瓶敌敌畏农药洒在湖里,“七八十公分长的鱼都被药死了,蛇、虾、青蛙等也药死不少。”许罗军告诉记者,他觉得大水母可能被药死了,留下来的都是小水母。
“听说水母有毒,敌敌畏不一定能药死它,但使用农药肯定会影响水质,反正去年有大水母,今年再也没见过。”村民李智杰说。采访中,一些上年纪的老村民说,七八年前,他们洗澡时,经常能看到水母,经常用手捧着水母玩,当时并不知道水母有毒。
求证:县林业局、水利局尚无法鉴定
这种生物是不是珍贵的“淡水水母”呢?一同前去探访的汝阳县林业局几名工作人员也拿不定主意。按照林业局工作人员的说法,他们主要负责陆地和两栖珍稀动物保护研究,很少涉足海洋或淡水里的物种,尤其是这种在淡水里很少遇见的物种。不过,林业局办公室苏主任表示,西泰山附近的林地、水源保护非常的好,尤其是上游水源基本上没有任何污染,按照水母对水质要求的标准,应该符合孕育水母的条件,不过他们无法确定这种生物就是水母。
在林业局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汝阳林业局唯一一名水产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他表示主要负责研究鱼类,对水母也不了解,无法鉴定。不过,一名从深圳过来的游客表示,从形状、游动姿势等各个方面来看,这种生物就是水母,与桃花水母最接近。在林业局的建议下,记者用器皿带了几条水母,希望洛阳市、河南省里的专家鉴定一下,如果这种物种被确定是淡水桃花水母,那么将直接反映出西泰山山区的生态状况,对珍稀动物的科考和保护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专家:淡水水母水源地亟待保护
为了确认该物种的真实身份,记者咨询了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陈万光老师,陈老师是该校唯一鉴定过水母的专家。他接到水母的照片后非常惊讶。“这就是“淡水水母。”陈万光说,由于该生物在游动时如撑开的小伞,像极了水中的桃花,因此被称作“桃花水母”。陈万光还表示,这种生物对生存水质的要求极高,水母的出现可以断定当地生态环境特别好,尤其是水质环境特别好。
据了解,全世界桃花水母共有11种,其中9种在中国,桃花水母是我国境内唯一的淡水水母,是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属于世界保护级别最高的“极危生物”。其实,桃花水母在我省最早于1961年7月现身在信阳,但当地至今也没再出现过桃花水母的影子。2005年时桃花水母又在洛河中现身,由于好奇,曾有不少市民捞水母饲养在各自家中,这几年已没在洛河见过桃花水母。这种现象在专家看来就是淡水水母“昙花一现”的现象,与人们的过分“好奇、溺爱”有关,陈老师指出,实际上普通市民很少能人工养活水母,因此,他建议市民最好不要打扰这些“水中大熊猫”。如果保护得当,水母极有可能在洛阳这些地区持续地生存繁衍下去。我国著名桃花水母研究专家、河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和振武先生此前曾预测,洛阳极可能成为继重庆、宜昌和修武之后,我国第四个可常年采集到桃花水母活体的地区。
相关链接
桃花水母(学名:Craspedacusta)是一属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已记录11种。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周期由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阶段组成。栖于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jellyfish)。直径约2厘米,钟形身体的边缘有数百根短触手。世代交替,无触手,借出芽方式产生水母体。为世界级濒危物种,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