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
墙体广告 36岁的索南班久是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
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在
医院工作已14年。
“我们的
医院从地震前的三层小楼到地震时的‘帐篷
医院’,再到设备一流的
现代化
医院,觉得做了一场梦。”索南班久说,往常在玉树州
医院工作是“痛并快乐着”,固然往常工作忙一点,但看到很多藏区百姓能在家门口看病,觉得是一种修行。
位于三江源的
青海玉树平均海拔近4000米,属于高寒地域。地震前,玉树的整体
医疗水平还是比较落后,当地群众有了大病,普通会选择去西宁或
成都等地治疗。
作为灾后重建中的民生工程,
医院是最早投入运营的单位之一。灾后重建让玉树的基础设备逾越展开20年,
医院很多先进的治疗设备如何充分运转起来是医生们迫在眉睫的问题。
2014年,作为北京对口援建玉树的干部,葛文彤从北京来到玉树担任玉树州人民
医院院长。他不只带来了
现代化
医院的管理理念,而且很注重当地藏族医护人员的培育,先后让多名医生去北京等地进修、学习,还经过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让医生快速生长。
往常,索南班久曾经能独立承担开颅手术。以前,假设需求做开颅手术,玉树的患者需求坐一天车到省会西宁。这一切得益于索南伴久从2014年开端,跟随来自
四川宜宾市的神经外科专家胡俊的学习。
往常,除了本地病人纷繁到
医院就诊,很多来自
四川石渠、西藏昌都的群众也慕名来到玉树州人民
医院就医。
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当代山山顶观景台,可以俯瞰玉树新城之貌,颜色明快的藏式住宅由两面的山坡向谷地蔓延开来,四纵十六横的马路上车流纷至沓来。
玉树的学校和内地很多学校相比,看不出有何差别。孩子们背着书包,开心肠跑进校园;嘉纳玛尼石广场,藏族群众神态宁静地在那里转经;地震前,玉树的街道上根本没有红绿灯,往常,各式车辆在红绿灯的自动指挥下,头头是道地在玉树新城内纷至沓来。
走在玉树街头,你能逼真感遭到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玉树市委书记蔡成勇说,他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征集玉树笑脸,让更多人感遭到三江源百姓的幸福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