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市委书记魏小东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时强调,要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2015年4月26日,市长李公乐赴
浙江出席
商丘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签约仪式,把
商丘又一次推向开放发展的最前沿……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政府搭台,交通唱戏,好戏连台;顺势而为,以势而谋,胸怀全局。
商丘市从交通枢纽向全省第二大枢纽城市“进军”的步伐在加快,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的跨越渐入佳境。
如何抢抓机遇?如何科学规划?如何乘势跨越?如何重点突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
商丘市这场史无前例的“交通大会战”的组织者与指挥者——
商丘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一民。
“十二五”“十三五”是
商丘市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
商丘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任务重、困难多的攻坚时期。各级领导对
商丘市交通运输工作高度重视,对
商丘市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要发挥
商丘市最大优势——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构建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交通枢纽转变为经济枢纽,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创
商丘市经济发展新优势。
如今,一个正在跨越崛起的新
商丘已经凸显,
商丘市将承综合交通枢纽之责,担枢纽城市之要务,打造经济发展极和发展轴,逐渐形成通道经济、物流经济、枢纽经济,打造
商丘“三大经济圈”,使
商丘市真正成为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助推
商丘市经济跨越发展。
做大做强做优交通产业
【辉煌“十二五”】:回眸“十二五”,
商丘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奋勇拼搏、创新发展、务实重干,取得显著成绩。这五年,是
商丘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上台阶,技术水平有突破,行业整体发展跨越的五年。
“十二五”期间,
商丘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2.1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5倍。路网总里程20823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6倍,公路密度达到236公里/百平方公里,
商丘市初步形成了集公路、铁路、水运于一体的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近年来,
商丘市从交通枢纽向交通枢纽城市不断“进军”,经历“涅槃重生”——从原来错失京九机遇而留下的遗憾与后悔,到现在抢抓高铁机遇所带来的跨越与崛起!
商丘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交通运输生产能力实现新增长,行业管理实现新突破,邮政快递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大力开展“文明示范窗口”等一系列活动,行业文明创建提升新形象,
商丘市交通运输局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人先锋号”,被交通部表彰为“贡献突出社会搜救力量”,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被省交通运输厅表彰为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40多项。
其间,涌现出一大批基层优秀代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水上义务救援领头雁黄伟;以沈长起为代表的拥军车队;“全国模范道班”
商丘市虞城公路局机械化养护中心;
商丘高铁建设者们“白+黑”、“5+2”战斗在高铁建设一线……全市交通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
商丘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希望“十三五”】:未来五年,是
商丘市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商丘市交通运输行业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豫鲁苏皖四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交通枢纽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战略定位,构建以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枢纽港和内河航运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实现有省无界、有区无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打通各种交通通道,实现 “零距离换乘”、“无缝对接”等一体化交通功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持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按照“建设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打造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以服务民生为根本,着力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着力提高行业治理水平,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六个交通”发展,努力构建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大、做强、做优
商丘市交通产业,为
商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富民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公路密度大且居全省第一
打造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辉煌“十二五”】: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连霍高速
商丘至兰考段扩宽改造工程、商周高速二期工程、商登高速
商丘段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干线公路结构不断优化,
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
商丘市公路通畅、四通八达,被国家定位为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和区域性流通节点城市,被省政府定位为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省交通运输厅与市政府已签订“综合交通枢纽框架协议”。
【希望“十三五”】:继续强化监管,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建养并重、养护优先。按照“畅通主导、服务为本、安全至上、创新引领”的十六字方针,形成“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养护管理共识,创建 “畅安舒美”示范路;实现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全覆盖;加大养护设备资金投入,逐步实现养护机械化。
到“十三五”末,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
——铁路枢纽功能日臻完善
【辉煌“十二五”】:“十二五”是我国高铁快速发展期,也是
商丘市高铁建设最多、投资最大的关键期。市委、市政府抢抓高铁机遇,搭乘高铁“列车”,投身高铁“天字号工程”建设,发展高铁经济,展开一场摧古拉朽的高铁“大会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郑徐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征拆资金十分匮乏条件下,自加压力、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开展拆迁与建设,以最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高铁建设,工程进度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商合杭高铁
河南段2015年12月25日在
商丘开工建设。该项目实施将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有利于发挥长三角地区辐射作用,带动和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希望“十三五”】:
商丘高铁建设如火如荼, 2016年4月1日,郑徐高铁全线开始联调联试,郑徐高铁经过近5年时间的建设,现全线已接近尾声,预计2016年三季度通车运营。
如今,商合杭高铁建设项目正策马扬鞭、高歌猛进。该项目建设工期5年,预计2020年通车运营。
又一条从
商丘市经过的高铁——京九高铁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有望“十三五”期间动工并建成通车。
未来,郑徐、商合杭、京九三条高铁,犹如三条巨龙在
商丘腾空而起,给市民带来便利,为
商丘经济带来腾飞!
让我们打开时空“隧道”,畅想未来——“高铁时刻”:
2016年10月的一天,你乘坐郑徐高铁,向东30分钟到达
徐州,向西40分钟可到达
郑州;
2020年年初一天,你乘坐商合杭高铁,向南至
合肥仅用90分钟,看
杭州美景只需不到3小时;
到2020年年初的一天,你乘坐京九高铁,由
商丘至北京仅用2.5小时,到香港九龙也仅需要5小时……
建成后的
商丘高铁站将成为
商丘高铁客运枢纽站,成为中原地区除
郑州站外规模最大的高铁客运枢纽站。
届时,
商丘名副其实晋升高铁大枢纽“新贵”,成为豫鲁苏皖周边地区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实现城市交通零换乘,促进高铁经济发展。
郑徐、商合杭、京九高铁开通后,
商丘市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十字”铁路交通枢纽城市,快速融入沿海东部经济发展圈,为
商丘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市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高铁已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主要通道,对高铁时代、高铁经济、高铁生活将具有划时代意义。
——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风声水起
【辉煌“十二五”】:经过几代交通人的奔波与努力,“十二五”初期,从北京传来好消息——
商丘沱浍河复航项目得到批复与立项。2011年12月16日,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
河南段一期)开工建设。未来,通江达海的梦想即将实现。
沱河、浍河是淮河的两条支流,历史上都曾是通航河流,为两岸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断航。沱河、浍河的航运开发,将形成一条经济的水上运输通道,有利于完善两省水运网布局,优化运输结构,并将有力促进豫、皖两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是交通运输部、
河南省重点交通建设工程。近年来,国务院、省政府多次提出加快实施沱浍河重点航运开发工程。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将
商丘港建设成区域性重要港口,与
郑州集装箱中心站、
郑州航空港有效连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形成“公铁、水、航空”运输形式互补。
商丘市依托自身优势,强力推进内河航运工程建设,努力融入国家主航道,努力增强
商丘市综合交通优势。
【希望“十三五”】:在沱浍河夏邑段航运开发施工现场,挖掘机开足马力“隆隆”作响,正在紧张而忙碌地进行挖掘作业……
沱浍河上起
商丘,经虞城、夏邑、永城、濉溪、
宿州、固镇、五河入淮河,全长约340公里。其中,
河南段约147公里,
安徽段约193公里。航道按四级通航标准建设,改造后航道底宽40米,水深3.5米;船闸设计标准为500吨级,设计年通航能力420万吨。
十三五”期间,沱浍河航运工程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35.5公里,新增Ⅳ级航道30.5公里。
商丘市重点实施涡河二期柘城段及沱浍河永城段、夏邑段航运开发工程,同步建设柘城安平港和夏邑港区,着力打通豫东地区通往华东及长三角地区的两条水上运输通道,补充完善
商丘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我省又一条绿色、经济、环保的通江达海水上运输通道,成为连接
安徽、长三角发达地区经济带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利于资源外运,又对于完善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助推产业集聚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沱浍河航运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
商丘几十年来几代交通人的“复航梦”即将实现。
——2000万人的“航空梦”即将放飞
【辉煌“十二五”】:2010年5月,
商丘机场列入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6月,
商丘机场建设项目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立项。
“十二五”期间,
商丘市强力推进
商丘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工作,前置性文件全部完成。
目前,商登高速公路
商丘机场收费站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商登高速公路出口到
商丘机场修建一条专用公路,实现
商丘机场——新郑机场的无缝对接,人们的出行将更方便、更快捷。
商丘机场建成通航后,将实现
商丘市民用航空“零”的突破,使
商丘机场打造成为四省交界处最有辐射力的机场,更多的吸引客流,豫鲁苏垸四省接合部将近2000万人的“航空出行梦”终将圆梦。
【希望“十三五”】:2016年3月,
商丘机场作为全国重要的支线机场之一,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年即将拉开
商丘机场建设序幕。
“十三五”期间,
商丘机场建成后,近期将开通国内主要城市航线,远期可飞国内全部城市及东南亚国家等多条航线,极大地方便
商丘及周边人民的出行。
商丘机场列入国家计划,意味着
商丘很快将成为
河南省五大民航机场之一,对
商丘当地及周边的人流、物流、经济流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未来建设的“
商丘航空港”将为崛起的
商丘插上腾飞的“翅膀”。
交通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交通枢纽对一座城市至关重要。
商丘市从交通枢纽到交通枢纽城市,再到经济枢纽,这将是
商丘市交通“十二五”、“十三五”去追逐、去实现的梦想。
近年来,随着
商丘市交通枢纽地位优势日益显著,
商丘市已日渐成为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过去,
商丘因105国道与310国道、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在
商丘交会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今,“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建设的郑徐、商合杭及“十三五”建设的京九高铁,使
商丘交通挑战历史高位——“全国交通枢纽”、“米”字形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高铁大枢纽“新贵”、水上通道和空中走廊,使
商丘市有效打造市县半小时经济圈、市际一小时经济圈、省际两小时经济圈,融入中原城市群经济圈、融入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使
商丘市成为我省第二个交通枢纽城市,还要构建全省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城市,为
商丘提供路通、人通、经济通的支撑与保障。
当前,
商丘市全面打造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等物流建设,全市已形成有635家物流企业的“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以
商丘交运集团物流有限
公司为引导的商贸物流,以
商丘平安物流
公司、
商丘市亿家物流有限
公司为引导的
家电、食品配送物流,以
商丘市广兴源物流有限
公司为引导的
农村物流等四大行业,
商丘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步伐加快,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扎实推进,
商丘经济枢纽日趋形成。
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是我省三大省级物流园区之一,功能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陆港口岸、物流装备制造中心等,规划到2020年集聚区人口达30万人,GDP达200亿元,辐射区域为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200公里以内约20个地市,辐射区域总人口约1.6亿,成为拉动
商丘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高地和带动
商丘市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商丘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入驻
商丘,有利于发挥
商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改善
商丘物流业发展现状、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推动物流业、制造业和商贸业的联动发展,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张一民局长告诉记者,未来的
商丘,将凭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立体综合交通枢纽而发生质的“飞跃”——变“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实现经济崛起跨越。
商丘市将紧随
郑州之后、成为全省第二个交通大枢纽城市,未来必将“引爆”
商丘枢纽经济!
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
区域经济竞争,其核心是枢纽之争。
中原崛起——看
河南;
河南——崛起,看
商丘。
“十三五”,我国交通事业后劲在高铁,未来
商丘市交通业的“半壁江山”也是高铁。到2020年以前,在
河南省能够看得见的高铁枢纽就两个,一个是
郑州,一个是
商丘。
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310国道与105国道、连霍与济广高速在
商丘交会,形成三重“黄金十字架”;随着郑徐、商合杭、京九高铁的兴建,
商丘市也将变成
河南省第二个高铁十字枢纽;
商丘沱浍河水运、
商丘机场空中走廊建设进一步推进,使
商丘市
现代立体综合交通骨架已基本形成,一个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新
商丘在崛起。
商丘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辐射半径150公里内拥有近1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交通运输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已获批,是国家增强区域承载能力,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该中心是
商丘市及豫东唯一保税仓储物流中心,将对
商丘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平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
现代物流、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成为
商丘外向型经济平台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当前,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是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立足长远、放眼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势必开创全市交通大发展、对外大开放、经济大跨越、文化大繁荣的崭新局面,以枢纽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物流在区域经济中的乘数效应,努力形成规模化的物流中心。
商丘保税物流中心的“诞生”和甩挂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犹如两个加速“孵化器”,使
商丘市完成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
商丘市大交通、大产业、大物流建设步伐加快。“十二五” 期间,
商丘市经济年均增长10%左右,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过70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亿元,是2010年的2.6倍;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5%。
“十三五”,
商丘市交通运输业将立足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提高枢纽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创
商丘市经济发展新优势,为枢纽型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使
商丘市由原来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化的交通枢纽,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我省经济版图的重要一极。
如今,
商丘市发挥最大优势——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变“交通枢纽”为“经济枢纽”,变“交通走廊”为“要素走廊”,促进了
商丘市经济跨越发展。
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
商丘市结构改革的攻坚之年,加快
商丘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十分重要,有利于实现
商丘市“持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有利于打造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利于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商丘市经济实力,有利于推动
商丘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提升
商丘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
商丘市交通人将坚定信心、不畏困难,以对
商丘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未来,
商丘市将扼黄金命脉之优势,资本资源将席卷而来,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不断壮大自己,从而不断书写交通枢纽、枢纽城市、经济枢纽的传奇,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地支撑与保障,为
商丘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标题:崛起 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的跨越——
商丘构建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纪略
新美
墙体广告官网:http://www.hbxmad.com/ 咨询热线:400-60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