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
墙体广告 昨日,记者从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立局得悉,4月22日,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在北京召开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评审,包括西宁市在内的17个城市参与了此次评审。经过辩论,最终,西宁市位列第9位,胜利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立试点城市。
◎努力打造“西宁形式”
“海绵城市”是将城市的蓄水、排水系统比喻成海绵,遇到降水时,城市可以吸收、存蓄、浸透、净化雨水,补充公开水、调理水循环;而在干旱缺水时,能够将贮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应用。
目前,西宁城市化率已近70%,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浸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处理西宁修养绿色、建立美丽家园的基本之策。
据悉,三年建立期后,西宁市将力争在18平方公里新区和相邻老城区3.5平方公里内,完成“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 解”,雨水径流控制率到达88%以上,非传统水源交换率大于等于20%,污水再生应用率大于等于50%,雨水应用量替代城市自来水比例大于等于2%,内涝 防治设计重现期50年等总体控制目的。努力打造西北地域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立的“西宁形式”。
◎如何建立海绵城市
西宁市将打破独立封锁海绵体单元建立形式的局限,针对西宁两山夹一水的河谷型地貌,构建“外围环境+城市单元”系统化管理形式,突出“山—水—城”一体共治。
“治山”——注重源头减排,经过山体绿化和沟道管理,降低径流和泥沙保送,构筑城市海绵体外围的水资源修养弛缓冲区,完成“渗、滞”功用。
“理水”——注重过程控制,经过沟河水系自然生态修复,连通流域自然循环,加强自我净化功用,构筑海绵体内外明澈洁净的水系统,完成“蓄、净”功用。
“润城”——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让高原
大众享用到海绵建立带来的碧波荡漾、杨柳轻拂的绿色福祉。
不同于南方城市“以防洪排涝为主”的海绵建立目的,西宁市将突出对雨水的“蓄、净、用”,坚持集雨应用为主的目的。经过下凹式绿地、道路屋面雨 水搜集、调蓄设备,应用湿地蓄水、绿化灌溉和中水回用等办法,将集中的降水曲线,延伸为相对平缓的用水曲线,构成以集雨应用为中心的水资源循环应用系统, 为西部干旱地域的节水型社会建立提供可复制的经历。
此外,西宁市还将构建项目分区打包、融资分类施策的建立运营新形式。以排水单元为分区施行项目打包,注重连片整体性,防止项目施行的碎片化,使海绵体边境相对明晰,有利于分区内构成海绵体的各分项工程有机衔接,互相配套,构成整体功用。
新美官网: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