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墙体广告 一辆沪FW号牌的蓝色海博出租车,相隔4分半钟,分别呈现在浦东川杨河上南路桥北侧和龙东大道川沙路北两个路口。20多公里的间隔要在短时间内飞跃,意味着这辆“神奇”出租车要坚持300多公里的时速。背后终究有何玄机?
4月29日上午,浦东分局花木派出所大数据平台报警:发现疑似套牌、克隆车辆。随之跳出的正是这样两张高清视频监控图:同样的号牌、同样的车身、同样的顶灯,不同的位置——两张图片分别拍摄于6时41分20秒和6时45分53秒,却相隔20多公里。这显然不合常理,视频监控的民警立即启动疑似套牌、克隆车清查机制。
花木派出所副所长蒯斌通知记者,运用大数据平台将高清卡口拍摄的照片信息停止比对碰撞,设定一定的含糊参数,一旦发现存在逻辑矛盾的照片信息就会报 警,经过民警的人工辨认判别,同时分离浦东城管执法局事前提供的线索,查找其中涉嫌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的交通违法行为,曾经成为交通大整治中花木派出所 的“独家秘技”。
记者昨天在派出所大数据平台上看到,3月30日到4月29日,触发含糊报警的信息超越4.3万条。这些被挑选出的成对车辆照片信息,大多车牌号并不完 全相同,常常存在1到2位的差别。“主要是遭到拍摄角度或光线的影响,但只需有疑点,大数据平台在比对中就会依据含糊设定将其选择出来,我们再经过人工识 别将其扫除。”蒯斌通知记者,这种“人机分离”的形式十分有效。
据蒯斌引见,就在4月29日上午,派出所依据大数据平台线索,会同浦东交警、城管执法局花木中队及四大队,经过守候伏击,在东锦江宾馆门口连续查获两 辆涉嫌套牌的克隆出租车。加上此前曾经查获的一辆,一周内3辆克隆出租车在大数据平台的“时空比对”中现形。首席记者潘顶峰
对话克隆出租车司机
惧怕被查,开车不断如履薄冰
日前,记者在花木派出所见到了涉嫌套牌和非法营运的黑车司机徐某。50多岁的老徐通知记者,由于惧怕被查,他开车不断如履薄冰,乘客拒付车费也只能忍气吞声。
记者:你开的是一辆什么样的出租车?
徐某:FW9062的蓝色联盟,顶灯是旗忠的。
记者:这是克隆车,你晓得吧?
徐某(点头):晓得。
记者:车是哪里来的?
徐某:买的,花了10500元。
记者:在哪里买的?
徐某:朋友、老乡引见的,然后到周浦
医院那边买卖的。
记者:那边有个买卖市场?
徐某:不是,每次都不一定的,那些人不接电话,就给个地点和时间让你到那里等。而且一定要一个人,假如看到来的人多,就直接把车开走不卖了。
记者:你开了多久了?赚了几?
徐某:两个多星期。每天400元到500元吧。
记者:假如不被抓,就不断开下去吗?
徐某:我身体不好也没啥别的技艺,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干这个的,反正就开着吧,假如真实不好,就转卖掉。
记者:你这辆克隆出租车没法用交通卡吧,乘客会不会拒付?
徐某:反正我就说是机器坏了,刷不出来,假如乘客一定要拒付,就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开这个车,都是规规矩矩很当心的,尽量不生事。
新美
广告官网: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