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墙体广告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唐代的柳江河样貌从“老市长”柳宗元的诗中能够觅得一 二。不为人知的是,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母亲河已负起对外经贸的重担。不断专注于本地考古的
柳州学者罗安鹄指出,近年来的考古证据标明:以柳江河水域为中心 构成了一条鲜明的线性遗址,这些千丝万缕都指向了盛极一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柳江河,作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航道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一条好水谁不择
如 今的物流十分便利,而在古代重要物资的保送要想便利全靠水。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因而而产生,而我国的众多港口其实并非起点,起点是更远的物资原产地。把内 陆的物资保送到港口水路是最优的选择,而我国南方兴旺的水系又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成提供了必要的天文要素。而从属珠江流域的柳江河段,是自然的物资通道。
由
四川社科院、
贵州文化艺术研讨院和
柳州瓯骆文化研讨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南方丝绸之路研讨中心近年来不断在搜索丝路的千丝万缕。南方丝绸之路,以川地丝绸产 地为起点,一条旱路经
云南出境,一条水路经
贵州、
广西、
广东出海。起初,罗安鹄只是研讨柳江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网罗了众多柳江河流域出土的历史遗址, 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柳江河不只在南方丝绸之路中是重要内河航道,就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也同样是重要的内河航道。
一 枚旧时钱币不起眼,一片旧时瓷片也不冷艳,但经过学者的考证,它们所带的特征却大有来头。这些湮没在柳江河沙里的旧时遗址,以柳江河为线性散布,大致能够 为我们描画出丝路内河航道的容貌:西北向由榕江段衔接
贵州,为西南物资出海通道;东北向由洛清江经相思埭衔接湘江水系,为中南物资出海通道。
柳 江河优秀的水运条件,为西南和中南地域外销瓷、丝绸、土产的出口线路提供了便利。从
江西景德镇入长
江西上,至洞庭逆湘江入桂,经相思埭入洛清江进柳江河, 逆流而下至桂平入郁江,逆郁江至横县境内经主流入南流江至合浦。不论是川黔顺融江南下还是中原经湘桂水道西南下至
广西合浦港出海,柳江河水路皆是最短且水 丰易行大船的理想水路。由于若从湘江过灵渠顺漓江而下只能达
梧州,下
广州易而欲往合浦则要逆水西行数百公里至桂平入郁江,延时费工路途长;而若经相思埭入 洛清江入柳江河至桂平进郁江,一路逆流直下,省时省力路途短,因而柳江河水路是中原和西南物资入合浦港的主要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