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缺维修金"农都"旧址建筑遭改建添建 亟需保护

缺维修金"农都"旧址建筑遭改建添建 亟需保护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6月12日 02:06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柳州城北今沙塘镇一带的广西农事实验场,曾是中国前方仅存的农业科研中心。 当年得益于较为完善的科研设备,加之地处前方局势稳定,那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科精英、培养了大批高级农业人才,并且获得一系列的重要农业科研成果, 沙塘因而而被冠以“农都”佳誉。


  去年9月,沙塘“战时农都”博物馆正式揭牌开放,成为 彰显柳州抗战史的一张城市名片。但是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已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的“农都”原址,多数建筑被租给个人从事运营活动。一些建筑破败 不堪已成危房;还有一些原址却又漏列入“文保”范围,没有得到必要的修缮、维护。


  曾是中国农科中心


  在沙塘镇拐往江湾村的道路北面,能够看到3栋交融了中西方元素、外观极富特征的民国建筑。那是抗战期间,广西大学农学院由梧州迁来柳州沙塘时,于1937年前后兴建的教室、研讨室和专家楼。


  20 世纪30年代初,由新桂系主政的广西当局在此设立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后改名为沙塘广西乡村建立试办区),建有实验室、办公室、仓库、礼堂、宿舍、测候 室、图书室、温室、机房、糖厂、畜舍等各类房舍,是一个设备较为完备的农业科研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迁来之后,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农业部广西推行 繁衍站也先后在沙塘成立,与广西农事实验场、广西大学农学院,以及广西高级农业学校结合办公。在抗日战争最艰辛的阶段,农科人员克制经费紧缺、房舍粗陋等 种种不利条件,在那里展开了120多个课题的实验研讨,获得了大批重要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严重影响。


  2003 年,柳州市人民政府将广西农事实验场原址定为市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2009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农都”原址升格成为“区保”。往常,除了作为博 物馆的原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室已被修缮一新外,原址区域内的其他文保建筑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另外,广西农事实验场昆虫培育温室及宿舍原址,不知何故未被 列入“文保”范围,原址文物及建筑平安面临要挟。


  “文保”建筑遭改建添建


  沙塘镇的“农都”原址列入“文保”建筑有4处,分别是广西大学农学院研讨室、教室、专家楼原址及广西农事实验场农艺馆原址(以下分别简称为研讨室、教室、专家楼及农艺馆),产权一切人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讨所(以下简称农科所)。


  教 室于去年9月期间经修缮后办成“战时农都”博物馆。6月7日,记者前往采访时发现,该馆大门紧锁。几经周折记者联络上了农科所,之后有工作人员前来开门。 虽然该馆公示有对外开放的时间,但该所担任人却表示,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且还有其他工作任务,很难抽出时间接待前来参观的市民。


  博 物馆西面的研讨室,也是“农都”原址区域内的一幢文保建筑。记者走进建筑内部,发现大厅空中已被铺上瓷砖,天花板装上了现代的吊顶、吊灯。该建筑2011 年租给广西源隆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为了增加运用面积,这家企业当年便在文物东北面一凹处私搭乱盖,加建了一处100多平方米房间成为企业的组培室。


  该 企业担任人称,他们2011年与农科所签署30年租赁协议,运用该建筑大局部中央。在此之前,有租户打算用这个中央来运营饭店,并给建筑装饰了吊顶、吊 灯。他接手该建筑时,这里曾经破败不堪。他自行花了40多万元修缮了一番,铺上地砖,撤除房间原有的木门,换上钢质门。该担任人以为本人的行为不算是毁坏 文物。


  但是,我国《文物维护法》规则,运用不可挪动文物,必需遵照不改动文物原状的准绳,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撤除不可挪动文物;擅自修缮不可挪动文物,明显改动文物原状的,属违法行为。不知何故,这处“区保”点遭改建、添建长达5年,却无人过问。


  农艺馆破败两原址堪忧


  在沙塘镇通往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君武路旁,“农都”原址农艺馆的维护情况,更是让人感到揪心。


  记者理解得知,该建筑2003年便被租给一名姓覃的人,租期也是30年。覃某自行在“农都”宿舍原址创办了一牲畜牧公司,后其又将含农艺馆在内的局部场地,转租给了一家耐火资料制造公司,两企业运营至今。宿舍原址作为“农都”组成局部,不知何故未列入“文保”。


  记者在“农都”宿舍原址发现,建筑内部被人为改建,企业运用彩钢瓦掩盖了局部屋顶。而农艺馆原址的状况更糟糕:建筑房顶天面损坏严重,瓦顶已有局部坍塌,建筑内部被承租企业用于寄存沥青、塑料等物品。里面随处乱拉电气线路,显露不少接头,一旦不慎极易引发火灾。


  而堆放在建筑内的,是一包包化工产品,随处可见的黑色颗粒,分发着浓烈的刺鼻气息。建筑外部,承租企业用彩钢瓦紧挨原址搭盖了一座敞开式的大棚,棚内设有锅炉。如此行为,显然违背了相关法规。


  距 离农艺馆原址约100多米,是广西农事实验场的昆虫培育温室原址。农科所退休园艺师兰生葵通知记者,中科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邱式邦,曾经在沙 塘工作8年,他的自传《耄耋忆旧》中,就有一张1940年的老照片,该照片就在这间昆虫培育温室旁拍摄。但这处原址也未列入“文保”范围。


  记 者看到,由于长期无人维护修缮,昆虫培育温室原址往常也是破败不堪,屋顶瓦面曾经局部坍塌。温室里,还能看到邱院士当年从柳州市区亲身采购来的樟木方桌。 当年用来培育昆虫、停止察看研讨的科研用具,被杂乱地堆砌在室内角落里。这些宝贵的“农都”遗产长期没有得到妥善保管,损坏曾经相当严重。


  兰生葵说,邱院士在“农都”工作期间,他到广西大学农学院讲课时,认识了他的学生段醒男,段后来成为他的妻子。2013年,兰生葵到北京见到94岁的段女士,可惜当时邱院士曾经逝世。段女士说,她丈夫关于当年在沙塘“农都”8年的工作阅历,一五一十终身难忘。


  兰还透露,“战时农都”博物馆去年挂牌之后,仍有三分之二的藏品、标本等材料,因馆场地限制,无法对外展出,而目前寄存宝贵材料的场所比拟粗陋,极易遭到损毁。


  申请维修资金未获批复


  带 着采访发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农科所分管文物的副所长张燕。她说,对一些企业擅自添建建筑状况,他们早曾经知晓,曾请求企业整改。至于记者采访发现的农艺 馆情况,主要是农科所缺乏维修资金所致,她们去年曾向柳州发改委及文化部门打报告争取资金,但没有得到批复。关于“农都”组成局部的宿舍及昆虫培育温室两 处原址,为何未列入“文保”,张表示本人不知情。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