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墙体广告 7月14日晚上8点10分,“不好了,王老,西大堤凤凰村段埂外侧下外障处,呈现跌窝现象。” 贵池区唐田镇抗洪抢险突击队队长张旭东一路狂奔冲进唐田圩指挥所大声地喊道。“把突击队的队员们全部叫上跟我走。”话音未落,只见一位个头不高、头发花 白、面色疲惫、身体消瘦的老人应声站起,放下捧在手中刚吃了几口的盒饭,拿起身边的手电筒直接冲进暴雨中。这位老同志就是7月3日下午上堤以来,连续十几 个日日夜夜奋战在大堤抗洪抢险一线的唐田镇水利站原站长、退休老党员——王长海。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5.5公里长的唐田圩升金湖段水位暴跌,已超历史戒备水位,汛情极端严 峻。从7月初起,圩堤渗漏、管涌、跌窝、蹋方等险情不时,直接危及圩区4500余人的生命和5000余亩良田的平安。险情就是命令。7月3日下午3时许, 寓居在
安庆、年近七旬的王长海接到唐田镇党委书记喻辉的恳求援助电话后,二话不说,叫上儿子开着自家的车,5点多就赶到唐田圩大堤指挥所,匆匆和大家打了 招呼,就立即换上胶靴,到大堤认真展开巡堤查险工作。
7月9日下午,北大堤尚书村段呈现大面积跌窝,王长海和区水务局的总工程师程志龙一同赶至 现场,经过认真研判,指导武警官兵等大堤抢险队员采取沙石回填跌窝、钻孔回填混凝土方式对大堤停止加固作业,经过8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在次日清晨将 险情有效控制。期间,连日奋战、身体疲惫至极的王长海忽然感到胃部疼痛异常,豆大的汗珠和着雨水顺着面颊不停地流,他悄然让一名抢险队员骑着
摩托车将他送 到镇卫生院,就着矿泉水吃了几粒药后随即赶回出险现场,不断坚持到除险完毕;10日清晨5点多,西大堤凤凰村段再次发作塌方,在指挥所里和衣而睡不到三个 多小时的王长海闻讯立刻起来,撑着酸疼的身体,拖着患有严重风湿病的双腿,和武警官兵们一同奔向现场,直到中午1点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他才面色惨白地回 到指挥所喝口水,吃上“早饭”……
“今年67岁的王长海,是镇水利站退休多年的老党员,如今定居在
安庆市,先后阅历过 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10年的唐田圩抗洪保堤战役,是个有着丰厚抗洪抢险经历的‘老水利’,对我们镇的水情、堤情都了如指掌。” 喻辉通知记者,王长海曾经连续十几天不分昼夜的和抗洪抢险队员们一同吃住奋战在大堤上,先后指导抢险队员们开挖380余条导渗沟、肃清61处管涌、2处塌 方、11处跌窝等险情。
“王老年岁大,身体不是很好,我们再三恳求他针对险情给出科学有效的计划后就回到指挥所多 休息,不需求和我们不断在大堤上停止除险作业,可是他死活不干,每次都是和我们一同控制好险情后,才放心肠分开。”张旭东打动地说,王长海身体不是很好, 几年前身患重病,胃就切除了二分之一,加上几十年与水打交道,双腿落下了内风湿的缺点,可是年过花甲的他却无怨无悔,和大家一同不分昼夜的战役在抗洪抢险 一线上。
“我和这里的水呀堤呀打交道了几十年,没有人比我再熟习了,别看这两天天放晴了,但是防汛 形势仍然严峻,整个大堤长时间浸泡在高水位里,浸透、管涌等险情随时都可能发作。”7月16日下午2点多钟,在大堤抗洪抢险指挥所,面容憔悴、刚扒完中饭 的王长海,一边说着,一边揉着邦硬的小腿,“我是一名老党员,就该战役在一线,工作能够退休,但是党员永不退休,守卫大堤是我们党员责无旁贷的义务,洪水 不退,我绝不下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