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墙体广告 今年83岁高龄的老中医黄恺行,不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到公园遛鸟、漫步,而是坚持为病人看病,并且几十年不断用毛笔字给患者开处方。他说本人这样做,是为了影响下一代,让中医这个国宝继续发扬光大。
用毛笔开处方坚持三个准绳
昨天下午3点过,在贵航三○○
医院华烽分院“老中医黄恺行教授传承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一位满头青丝、肉体矍铄的老中医在给患者把脉,用毛笔开处方。与患者的言语交流,让患者感到很轻松。
他就是今年83岁的黄恺行老先生。很多患者看到黄老先生满头青丝时,都憋不住问上一句“老先生,您多大岁数了?”“不算老,才38岁呢,只是长得焦急了点。”逗得患者笑个不停。
“不要介意哈,我就是个‘老顽童’。”黄老先生还不忘补上这么一句“我常常给患者开两副药方,一副是有药药方,一副是无药药方,能把你们逗乐就是这副无药药方。你看,你们笑了吧!”
黄老先生说,平常市民看到老中医开的处方比拟简单,可是,它却包含着一整套中医系统理论,其理、法、方、药四要素全部浓缩在一张纸上,这就请求中医的程度极高才干办到。而如今的电脑处方,很多时分都省掉了这些要素。
也就是说,一要“谨守病机”,医生开方用药极端严谨,绝不会妄下结论;二是用药精简,根本上8-9味药物;三是剂量小,普通在一钱至三钱之间,主张冉冉收效,以平和为贵。
“正由于处方精简,又能减轻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我想让中医文化传承下去。”黄老先生说。固然,坚持用毛笔字开处方的传统是永远也不能丢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