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墙体广告 7月21日下午,记者从余庆县大乌江镇码头乘船到乌江回龙场,红军长征乌江的回龙场战役遗址。1935年1月1日,红军长征在这里首渡乌江,这里便被当地
大众称为“红渡口”,左近的村子也更名为红渡村。
大乌江海事所监管员田凯引见,有不少机关干部、学生、企业界人士、名家重走长征路来红渡追随红军脚印。去年3月28日,朱德外甥刘建、杨得志侄子杨建华也来过。
88岁高龄的王顺昌老人,小时分家就住回龙场。他仍明晰地记起当年他父亲王义和、赵子云等人协助红军渡江的故事。那是1934年12月下旬,有 很多穿军装的兵来到回龙场,要农民“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没有钱的就抓过江去不分昼夜强迫挖战壕、筑碉堡,还把沿江各渡口的渡船收起来,在江对岸沉 入江底。原来是国民党的部队堵截红军渡过乌江。
王顺昌写文章回想:1934年12月31日晚鸡叫时,曹满公来敲响他家住的碾坊,通知他父亲说:“红军是好人,准备好天亮为红军碾米”。天亮 了,10多个红军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就来碾米了。父亲王义和、祖父王天久编竹手艺好,是打龙绳的高手,红军就请了我父亲和渡船工赵子云、安清和、杨甲 二及木匠田光顺一同去了城隍庙协助打龙绳、拱浮桥。3个左右小时,一根长18丈的大龙绳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