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墙体广告 盛夏,
凯里市下司古镇人来人往,繁华特殊。
波光粼粼的清水江上,一艘艘游船晕开一圈圈波纹。河边的顾家小吃店里,顾光勇和家人忙里忙外,烙洋芋粑、榨蓝莓汁、做冰粉……门外的院子里,坐满了纳凉的游客。
“游客多了,生意好做了。”顾妈妈说,光卖冰粉,一天就收入2000多元,比起以前困难地讨生计,如今的日子甜得冒泡。
散步小镇,古镇新韵芳香袭来,古朴的青石板路向小镇深处延伸。路边,徽派建筑、苗家吊脚楼、侗家风雨桥、民国民居……作风不同、外型不同、文化不同的各类建筑群交相映入视线,没有繁乱之感,却彰显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容纳。
共同的文化视觉引来游客如潮,这里日均游客量达3000人次左右,周末则到达5000-8000人次。
作为黔东南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第一重镇,下司古镇区位优越,凯麻高速、320国道、沪昆高速铁路、司辰公路和清水江在境内纵横。早在明清 时期,依托便利交通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就是清水江上游的商埠重镇。镇上商贾云集,马帮形单影只,商号、货栈、会馆遍及街头巷尾,繁荣一时。
随着时期变化,下司古镇逐步“衰败”,繁华不在。
自黔东南州开端施行“凯麻同城化”战略后,位于
凯里城区和麻江县城中心点的下司古镇,作为凯麻同城化区域棋盘上的一颗天元棋子,被视作
凯里市推进特征城市化的重要支点。
从2013年9月开端,一场以重现下司古韵为目的的古镇建立大会战打响。
立足于满足不同功用需求,整体构成“一心、两轴、十区”的规划构造。“一心”是古镇旅游中心区。“两轴”是沿滨江路南北向城镇开展轴,沿开司大 道联络古镇及高速下道口的东西向城镇开展轴。“十区”指下司古镇、城西新区、旅游综合效劳区、月亮岛旅游度假区、孟家山中央公园、苗侗文化开展区、城东新 区、体育运动度假区、宗教与
医疗养生区、旅游农业开展区。十大片区共同构筑了下司丰厚的旅游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