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墙体广告 60年来,作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都匀市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球绿色城市、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中国宜居城镇、国度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等殊荣。这有力见证了
都匀50万各族儿女拼搏60年获得的辉煌成就。 往常,“山水桥城·国茶之都”曾经成为
都匀市品牌新形象。 六十年前的
都匀 回眸1956年起至五十年代,
都匀是发作了哪些大事要事呢? 翻开《
都匀市史志》:1956年8月8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州人民委员会设在
都匀,国度民委副主任萨空了代表中央恭喜团,中共
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周林代表省恭喜团等莅临
都匀恭喜。 1956年4月6日至11日,中共
都匀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管英才中选为县委书记。11月17日至21日,
都匀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王元恒中选为
都匀县县长。 当年,黔桂铁路铺轨从
柳州至
都匀清泰坡;
都匀至三都开通客运班车;黔南州第一所民族师范学校----
都匀民族师范学校开学。 1958年4月30日,
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决议设立
都匀市,以原
都匀县城关镇行政区域为
都匀市的行政区域。5月29日国务院全领会议第77次会议决议批准 设立
都匀市。6月18日
都匀市正式成立。
都匀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域,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3一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5%。 同年5月12至17日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
都匀召开。列席大会代表 207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173名,妇女代表53名。大会听取和审议《关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度国民经济方案草案的报告》、《关于黔南布依 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财政决算和195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8~1962年农业开展规划(修正草案)的报告》、《黔 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黔南州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19名、州长1名、副州长7名、中级人民法院院长1 名,韦茂文(布依族)中选州长。会议还选举列席
贵州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1名。 从1958年8月24日
都匀市树立第一个人民公社起至10月1日,全州共树立人民公社249个,入社农户412428户,每社均匀1656户。全州完成 人民公社化。10月6日,依据国务院批复,黔南州所辖的贞丰、安龙、册亨、镇宁4县划归
安顺专区,惠水县划归
贵阳市,将
安顺专区所属的福泉、贵定、龙里、 瓮安4县划归黔南州。是月将全州14个县、市兼并为1市、6县、1自治县,即
都匀县并人
都匀市,独山、荔涉及平塘东部并为独山县,罗甸及平塘县西部并为罗 甸县,望谟、紫云县南部并为望谟县,长顺及紫云北部并为长顺县,贵定和龙里县并为贵定县,瓮安和福泉并为瓮安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区划不变。3月
都匀县开建 五星公园(今西山公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黔南州第一个公园。 同年6月22日至26日,
都匀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罗秉揖(布依族)为
都匀市首任市长,高广殿、罗朗为副市长。同年12月,国务院 批准
都匀县并入
都匀市,县署随即并入市署。同年起展开了“大跃进”、“全民办工业”、“大炼钢铁”、公社化等运动。1959年2月划新城公社的迎恩、剑 水、隔河、堡子、摆楠、马场6个管理区建迎恩公社。11月
都匀苎麻纺织厂(今毛麻纺织厂)建成投产,为当时全国第三个大型麻纺厂。 1956年,
都匀人口197148人,
都匀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营企业不时开展,工业农业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