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水产城活品码头,满载梭子蟹的渔运船和作业渔船纷繁靠岸卸货,透骨新颖的梭子蟹引得码头车来人往,繁华特殊。水产城内150多家活鲜买卖门市部瞄准商机,日夜收买、加工,再发往全国各地……梭子蟹加工场地同时也是沈家门七八千妇女大显神通的战场!
近日,笔者在
舟山国际水产城75号活鲜买卖门市部看到,梭子蟹加工场地挤满了理蟹妇女。她们十多人一组,两人对面而坐,脚边放三只箩筐,中间箩筐里放着张牙舞爪的梭子蟹。
在这些理蟹女工们的引见下,笔者理解到,扎蟹有抲蟹、挟螯、扎足、放蟹这四个步骤。
理蟹妇女先将死蟹、瘦蟹、断膀缺腿的次蟹分拣出来,放进另一只塑料箩筐,再用橡皮筋将优质蟹的一对螯足固定起来,防止它们相互残杀--这个加工过程称之为扎蟹。
这班纯熟工扎蟹动作非常利索,笔者看得头昏眼花,试探地问:“你们有被蟹咬过吗? ”
“当然被咬过。”刚来打工的小张深有领会地说,“要是不当心,蟹会咬到你眼泪涌出,以至鲜血直流。你惧怕,手乱动,它越咬越紧。我们都吃过这个苦头。”
“你们听凭它咬,就没有方法对付吗?”笔者不解地问。
“当然有方法。”老板娘笑着插话,“假如蟹咬你了,你就一动不动,过一会儿它会自动放开。假如你越颤动或甩它,它会咬得越紧。”
75号门市部老职工周怀忠补充道:“假如有水,海水更好,把手连同蟹一同悄悄放到水中,活蟹碰到水,自然松开了大螯,溜之大吉。”
为了避免被蟹咬,每个扎蟹女都套着厚厚的手套;为了避免犯关节炎,她们都穿上了半靴。
说起理蟹辛劳,胖乎乎的
安徽农民工小张抱起约50公斤重的满筐梭子蟹,从这头挪到那头,她开玩笑地对笔者说:“我们从早干到晚,腰酸背痛直不起腰,回到家里倒在床上呼呼就睡,这样赚钱,怎说不辛劳呢?”
来自
安徽阜阳的28岁李霞也是这里的老职工了,她干活深得运营户认可。她对笔者说:“这里是活品市场,与捕捞渔民一样要抢时间。为了赶进度,我们日夜连轴转是常事,中午饿了,泡一包便当面充饥……”
据理解,整个水产城有活品门市部150多家,大的运营户每天需用女工100多人,小的运营户也需二三十人。这几天,最少有七八千人奋战在理蟹第一线。
沈家门妇女在
舟山水产城理蟹,既是劳力活,又是技术饭,与海上渔民一样,能够用“没有三分武日子,难吃洋鞍带鱼丝”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