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
墙体广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必需把创新摆在国度开展全局的中心位置。”“抓创新就是抓开展,谋创新就是谋将来。”二十国集团指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
杭州举行,中国作为主席国提出了“构建创新、生机、联动、容纳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创新初次列入G20峰会议题,并作为今年峰会的首要议题。如何全面认识全球创新环境,紧紧抓住全球创新战略机遇,提升G20成员的创新竞争力,推进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G20的严重任务。本专刊特约请赵新力、陈宏兵、李闽榕和黄茂兴四位学者对此展开对话。
科技创新深入改动全球创重生态
掌管人:进入21世纪,全球创新活动日趋活泼,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作之后,各国都不谋而合把经济复苏的希望聚焦在创新上,国际创新竞争越来越剧烈,全球创新环境发作了严重变化。如何对待全球创新环境的这种变化?
陈宏兵:近年,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挥之不去,刺激增长的传统方法收效甚微,招致全球增长乏力,总体需求低迷。各国正在努力从创新中寻觅新的动力,这一过程中呈现了一些新特性:
一是内容不时拓展,内涵愈加丰厚。多数兴旺国度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推进创新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投入程度已恢复到危机前程度。但值得留意的是,
现代意义上的创新已不再局限于科技创造,而是延伸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观上触及商业形式、企业组织方式和市场行为,宏观上与经济社会开展战略以至经济驱动形式等亲密相关。
二是各国愈加注重创重生态系统的构建。创新成果的完成不能仅依托科技人员的努力,还有赖于整体环境的改善,需求构建良好的创重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包括管理制度、教育系统、市场环境、研发投入等等。
三是创新的世界幅员疾速变化。固然全球大局部创新活动仍集中在高收入经济体,但中国、巴西和印度等局部中等收入经济体正在快速追逐。刚刚发布的世界学问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现,占领全球创新前25位的历来为高收入经济体,但2016年中国成为第一个跻身该集体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被誉为“在减少兴旺国度和开展中国度差距方面迈出的具有意味意义的一步”。随着互联网的开展,开放式创新和全球范围的创新协作加速开展,也促进了全球创新活动更趋平衡。
赵新力:首先,最大的变化是全社会的共识: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普通民众,全球各国特别是G20成员对“依托创新促进开展和引领将来”都不同水平地构成了共识。G20成员普遍制定了面向2020年和2030年的5年和15年科技创新战略、道路图或规划。结合国也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去年经过的《2030年可持续开展议程》中17个目的都触及科技创新,进一步细化的169个靶点中触及科技创新的为99个,占近60%。
其次,理论证明,无论投资、出口还是消费,都无法从基本上处理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问题。必需依托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和开展消费力,必需依托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解放和激活消费力。
再次,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如信息和通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提高,新能源、新资料、智能、生物等一系列泛在技术的应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引发了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社会环境、消费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宏大变化,产生了大量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特别是新业态,促进了消费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开展。
科技创新带来的全球化需求也引发了矛盾。比方,许多国度认识到国际交流协作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国度可能出于短期利益的思索,构成或强化了相关的壁垒,障碍创新资源的活动。
李闽榕:正如前面二位所言,全球创新趋向正在发作一个严重变化,即创新正在由科技范畴向经济社会开展的其他范畴扩展、由少数国度和地域向全世界扩展。
呈现这一严重变化的缘由,是人们在经济社会开展的理论中日益认识到:科技创新虽是推进消费力和社会开展的直接动力,但它并不同等于创新,创新应是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经济社会开展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创新。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提出“创新、谐和、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开展理念时,强调“必需把创新摆在国度开展全局的中心位置”,并以G20峰会主席国身份倡议将“构建创新、生机、联动、容纳的世界经济”作为峰会主题。
黄茂兴:这一轮的全球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技术的修复,也不是聚焦于某个产品或某个环节,而是对传统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反动性推翻。就是要经过创新驱动,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引领,创始新的产业部门,完成跨产业链垂直整合下的价值链重构。这必将深入改动全球创新格局,突破长期以来以欧美主要兴旺国度为主导的创新垄断场面,促进创新的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向。当然,这一轮创新体量宏大,仅靠单个国度或地域难以完成打破,需求多个国度结合展开创新攻关,因而,全球创新将会呈现出既竞争又协作、既对立又妥协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