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墙体广告 9月中旬以来,打开
浙江新闻客户端
金华频道,看看“八婺家风好故事”专题,并向亲朋好友引荐,现已成了兰溪市马涧镇的基层干部舒鹏程天天的生活常态。
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传统家规家训精华闪耀。为深化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学,
金华市委组织部、
金华市“两学一做”学习教学和谐小组、浙报集团
金华分社一起推出了“八婺家风好故事”专题,叙述传统家规家训与今世党员家风建造的好故事。
传承耕读好学家风,儿子两周岁的生日礼物是借书证崇儒金氏为元代大儒金涓的子孙,耕读家风已传承了700余年。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榜首等功德仅仅读书”,这家训一向传承至今。变成妈妈以后,金灿也常常思考,该怎么传承好家风、教学好孩子。受家风影响,在她看来,阅览是一切的根底,培养杰出的阅览习气是家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儿子两周岁时的生日礼物是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从此开端了他的阅览启蒙。
儿子年纪尚小的时分,金灿老是去图书馆为他挑选绘本。逐渐的,他养成了习气,每次金灿从图书馆回来,儿子总会激动地扑过来,要看为他借了什么书。以后,阅览已然成了儿子的习气。
金灿开端带儿子去图书馆,他会雀跃地在少儿阅览室寻觅他喜爱的书本,轻声念着那些充溢童真的语句,能看到他眼里闪耀着的美好与高兴。
跟着识字量的增加,金灿开端教儿子《琵琶行》等古典诗词,尽量用他能懂的言语给他解说诗句。逐渐的,儿子对古诗词有了自己的了解。遇到下小雨,他便问:“这是不是丝丝微雨杏花村?”看到大雨,他就指着雨幕说:“这像不像大弦嘈嘈如急雨?”
有人说,哺育子女即是看他们渐行渐远,但“耕读好学、坦率处事”的家风将伴他一辈子,并一定能延续下去。
成文君:退休后担任兰溪市云山大街金钟岭社区庙前党支部书记我是你的眼,花甲党员为眼疾老伴读“家风”
63岁的成文君,家住兰溪云山大街文襄巷。老伴周国华,68岁,几年前因患了黄斑病,有了眼疾(病),他右眼简直看不见东西,左眼的视力也只要0.01。
由于知道老周喜爱看书,空闲时刻,成文君就成了他双眼,为他读报念书,气候好时,就搬出家里的桌椅板凳,和老周边喝茶边读报。
前两天拿到大街印发的《好家规,大家学》手册,她就刻不容缓回家念给了老周听。念到“孝”字章节时,两个人还不时地聊聊家的孙女,脸上溢满了美好。由于他们的小孙女周思羽,上一年就刚被社区评为“好孙女”。
“家里从祖母辈开端,一向延续的家风,即是要晚辈对外人要予以容纳和了解,对家人要抱以真诚和关爱。”周国华说,在他看来,好家风是耳濡目染出来的,当老一辈的首先要给晚生晚辈们建立个好榜样,家庭和睦,家风天然纯粹了。
延伸
10天招引330万人次参加
10月底系列故事将悉数上线
据了解,“八婺家风好故事”专题自9月12日在
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线以来,现已有189篇故事露脸。这些小故事的主角,清一色都是基层党员干部,故事根本都不超越1000字,内容简略却有细节、有情节,还配上图像,让人读起来轻松风趣。
到9月22日黑夜8时,该专栏的点击量已超越330万。光中秋小长假3天,参加“传承八婺好家风”的人数就超越了130万人次。
“把家风好故事搬到
手机上,方法立异也便利阅览,看到精彩的,随手就可以分享给兄弟。”
浙江新闻客户端老用户、武义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小温天天都会及时改写客户端,深怕漏了其间一篇。他说:“这些家风好故事,对往常的工作生活都很有学习意义。”
金华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家风好故事悉数在
手机里,便利党员
大众随时看随时学,大家脍炙人口。兄弟圈转发火热,跟帖点赞积极,更简单入脑入心。
据了解,“八婺家风好故事”天天将在
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线数十篇,10月底将悉数上线。主办方将根据每篇故事的点赞数和谈论数以及跟帖留言的质量,评选出10位传承“八婺家风”好党员。